文人的书房,并不在于藏书,而在于表现淡泊心自静、悠然人且怡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片追求自我的快乐园地,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文人在这个小环境中实现了精神的自我构筑,反映着古代文人“忘形放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
对于我国古代书房的起源,史料中并没有专门的记述,反而是在一些关于园林史的研究中,多少会涉及一些。比如,现代建筑史学家刘敦祯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中有提到唐代的园林建造:“唐代诗人白居易暮年因洛阳杨氏旧宅建造宅园,宅广十七亩,房屋约占面积三分之一,水占面积五分之一,竹占面积九分之一,而园中以岛、树、桥、道相间,池中有三岛,中岛建亭,一桥相通,环池开路;置西溪、小滩、石泉及东楼、池西楼、书楼、台、琴厅、涧亭等,整个园的布局以水竹为主。”这一段文字中提到的“书楼”,就是文人书房的前身。唐代,这种书楼还不能看作是所谓的书房,因为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讲,它仍是一个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至明代,书房才逐渐成为完全独立的空间,并随着明清时期文人园林的繁荣昌盛,隐逸在园林中的书房也发展到了历史高峰。
文人书房内的陈设通常由木制家具、文书工具和文玩器物三部分组成,这其中又属木制家具最能代表文人气质。
明代是中国古代家具造型、生产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房家具主要以硬木为材料,造型简练,做工精细,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有“东方文明代表”的美誉。如今,“明式家具”一词已经不单指制造于明代的家具了,而是泛指具有明代家具的风格,由此也可见后世受其影响之深。文人书房中的木制家具主要包括:桌案、座椅、书橱等其它品类。
长案、画桌是文人书房中最为常见的家具,人们一般把桌腿装在四角下的称为“桌”,把采用缩进式构造的称为“案”,二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桌案大约产生于唐代,起初形式单一,风格也没有变化,比如描绘“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高士图》,其作者为五代南唐画家卫贤。画中,汉代隐士梁鸿端坐于榻,竹案上书卷横展,妻子孟光双膝跪地,饮食盘盏高举齐眉。此时的桌案形制简单,与隐士的高洁志趣相得益彰。
《高士图》,五代南唐,卫贤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桌案也逐渐出现了众多的形制和式样,到明代,桌案已经成为当时文人书房中的一类必需品,并且被赋予了艺术价值。明代《鲁班经》插图中的桌案式样可以说代表了当时的流行审美:“桌面狭长光素,形制高挑简练,四腿直下,上粗下细,线条富有微妙的变化。面下霸王档,内翻马蹄足。整件家具光滑雅洁,在结构转接之处透出坦荡、率直、爽朗、高超的智慧,含蓄中蕴藏着温文尔雅的精彩。”
《鲁班经》,明,午荣
座椅,也可称为坐具,通常是和桌案搭配出现的。明代书房坐具中,最受后人推崇的当属圈椅,在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套四张明代黄花梨圈椅最终以.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可见人们对其的痴迷程度。明代圈椅,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最明显的特征是打破了搭脑(即位于椅子、衣架等家具最上端的横梁)和扶手的界限,将两者连为一体,一气呵成。从审美角度审视,圈椅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扶手与搭背形成的斜度、圈椅的弧度、座位的高度,三者比例协调,构筑了完美的艺术想象空间,也反映出人们对座椅有着极高的审美需求。
圈椅结构
明万历虎林容与堂刻本《水浒传》中的圈椅
《历朝贤后故事图》(全图及局部),清,焦秉贞
《清初仕女图》,民国
书房中柜架类的家具分架和厨两种,有门为厨,无门为架。书架由横板分隔空间,用来放置书卷,或展示古董、文玩等其它物件。书橱则具有“柜”的功能,常用来存放一些不常用的物品,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卷六中提到:“小橱以有座者为丫,四足者差俗……经橱用朱漆,式稍方,以经册多长耳。”明代晚期,亮格柜作为当时书房中流行的家具,是书架和书橱的组合体,上架下橱,既可摆放书卷,又可储藏物品,有很强的实用性。到了清代,多宝格逐渐兴起,其独特之处在于,人们打破横竖连贯等极富规律性的格调,将格内做出横竖不等、高低不齐、错落参差的一个个空间,人们不仅可以根据每格的面积大小和高度,摆放大小不同的陈设品,还能利用出色的整体效果分隔室内空间,起到装饰的作用。
《养正图解: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明,焦竑
《真赏斋图卷》(局部),明,文征明
黄花梨素面双层亮格柜,明
文人书房常设置的家具还有花几。作为室内陈设中一种美化环境的家具,花几一般成对出现,摆设在厅堂的四角或厅堂条案的两边,多用于放置盆花、瓶花或是盆景。花几的制式讲究,常以古典花纹雕装饰,这一点在明清绘画作品中多有表现。
《东林图卷》,明,仇英
书房家具虽然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但统一的特点都是讲究简洁并注重实用性。家具从本体的结构造型到细节的艺术化处理,处处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意识和对自我个性的坚持。同时,书房家具的木制属性,也使书房安宁的氛围更厚重,反映出文人追求幽静高洁的脱俗品味,和与世无争、悠闲安逸的生活状态,带给后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韵。
关于文人书房的陈设,明代高镰《遵生八笺》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书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湖斗一,水中垂一,铜石镇纸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脚凳一,床头小几一,铜花尊以清目,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上置古收朝露。或置鼎炉一,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兽人物不与也。”由此可见,文人书斋的布置,并不像普通民居一样讲究上下尊卑的陈设礼仪,而是通过合理的布局体现一种简洁、清雅和随心所欲的状态。
结合历代绘画作品来看,书房的布局是由以榻为中心逐渐过度到以桌案为中心的。沈津为《长物志》写序说:“几榻有变,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这是对文人居室陈设的评价,也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明清文人书房在当时是有一套比较固定的组合模式的:“在书房中间摆放书桌、椅子;侧旁放置床榻、书架,榻前置有脚踏、小几;靠墙壁放置壁桌,另有不设固定位置的各式凳子;冬季取暖的几架炉,摆放于桌旁或榻前;墙壁上悬挂古琴、长剑、书画、壁瓶等。安置书桌和扶手椅常是读书活动的中心区域;书橱较高大,而书房中的小榻又与卧室中的不同,其功能主要是供主人小憩和体息的。”
明代《百美图》中的室内家具及陈设
明清时期以桌案为中心的书房布局
文人书房的陈设布置,一是要“静雅”,二是要“别致”。
静,首先是指书房的整体环境要“静”,不仅讲风水——“屋以面南为正向。然不可必得,则面北者宜虚其后,以受南薰;面东者虚右,面西者虚左,亦犹是也。如东、西、北皆无余地,则开窗借天以补之。牖之大者,可低小门二扇;穴之高者,可敌低窗二扇,不可不知也”,也讲通透——“向阳一带三间书室,侧面又是两间厢房。这书室庭户虚敞,窗格明亮,正中挂一幅名人山水,供一个古铜香炉,炉内香烟馨郁。左边设一张湘妃竹榻,右边架上堆满若干图书。沿窗一只几上,摆列文房四宝。庭中种植许多花木,铺设得十分清雅。这所在乃是县官休沐之处”,更要讲文雅——“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物。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风;南面长松一株,可挂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缛苔,周于砌下。东屋置道、释二家之书,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横几榻之外,杂置法书名绘。朝夕白饭、鱼羹、名酒、精茗。一健丁守关,拒绝俗客往来”。
《秋窗读易图》,南宋,刘松年
所谓“别致”,则是讲究意境而非胡乱求新。明人仇英绘《临宋人画轴》中,一屏一榻一主一仆是画面的主体,其它物件有脚踏、靠几、书案、茶炉、花架、香炉,细节上有酒盏果盘、纸墨笔砚、书卷琴棋,整体看来疏朗有致、方位有序。正所谓“位置之法,繁简不同、寒暑各异,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
《临宋人画轴》,明,仇英
于视乎丨一个儿童画展对我的暴击
于视乎丨单士元先生与我的博物馆理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