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别董大两首未必作于同时春晓的

来源:古琴 时间:2023/10/26
北京治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一直以来,我们在学习高适这两首《别董大》的时候,都是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来解读的。《全唐诗》是清代编撰的,虽然把两首诗收录在一起作为组诗,但是真的能说明它们是创作于同一个时候吗?我最近在了解了一些关于高适,董大与房琯的生平之后,忽然对这两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些怀疑了,理由就在这句最著名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解读上。

高适与董大的相识还是在董大作为房琯门客的时候。那时候,高适刚开始闯荡京都,以为考个科举有如探囊取物,结果被现实狠狠教训了一番,最后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骄傲,开始结交文人权贵,房琯就是他的干谒对象。在这里,他遇到了董大。

董大是有名的古琴师,虽然靠《胡笳十八拍》拥有了一点名气,但那个时候古琴弹奏曲高和寡,他比起深得皇帝器重的李龟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所以董大在音乐方面是失意的,最后也不得不改变了方向,学习了西域乐器筚篥,开始走进群众里去。

十多年后,两个失意落魄的人在宋城相遇,彼此都很感伤,高适念出了那句:“六翮飘飘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一番感怀之后,两人分别各觅前程,这才发现落魄到了“今日相逢无酒钱”的境地。友人告别,伤感之余往往有劝勉之词,如果高适此时说了这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那么就可以理解为:何必担忧以后会遇不上知音人呢,迟早有一天你与我都能名动天下,为天下人所认识的。也就是两个失意落魄的人对前途的寄望。

其实董大是有知己的,那就是房琯。崔钰曾在诗里说过:“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董大真正需要的是有更多人能欣赏自己的音乐。那如果这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解读为:何必担忧没有知己呢?现在天下人还有谁是不认识你的呢。这样,整个语境就变了。

高适与房琯都是因为追随了出逃的唐玄宗而得到晋升,房琯还一度登上了宰相之位。随着房琯的升迁,董大也得到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声名大噪,在音乐圈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可惜董大管不住自己的名利心,借着房琯的手上大权与赏识,也开始了弄权谋利,最终被弹劾。房琯为了保住他,加上朝堂上的政治矛盾,先是被贬为太子少师,后来更被贬为邠州刺史。

这一年正是公元年,而在这一年,同在朝中的高适也因为敢于直言,被贬为太子詹事,两人都跌落神坛。董大的命运要么是追随房琯前往邠州,要么再次流落江湖。所以,这个时候,极有可能发生高适与董大的第二次告别,也极有可能是在这个时候,高适才写下了这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次,感伤的是应该是人生的起落。

这个时候,董大的际遇同样可以对应“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因为这个时候他确实已经是天下闻名的音乐家,可谓天下无人不识了,自然也就不用愁没有知己的问题了。因此,高适说这句话就是纯安慰的意思了。

所以,我认为《别董大》两首极有可能是写在不同的分别时间里的。年告别时两人都是落魄觅前程之人,连酒钱都付不起,年两人都已经名满天下,但又再次遭遇了失意,心境与前景都跟诗歌很对应啊。

以上就是我对高适《别董大》的存疑,至于孟浩然这首《春晓》,我疑惑的同样是这样一个逻辑问题。

一直以来对“春眠不觉晓”这句的翻译都是说作者睡得香沉,不知不觉就天亮了。“觉”字都读jué音,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个字应该读jiào。如果是读后者,那么作者就变成了一夜不曾睡觉。

一夜不曾睡觉到底合不合理呢?

传统翻译里认为“夜来风雨声”是作者睡醒后的回想,也就是说作者睡前,风雨已经来到,所以醒后猜想“花落知多少”。但这个“夜”真的是入夜时作者睡前的时间吗?为什么不可以是天晓之前的整夜的时间?如果是睡到半夜里才来的风雨,那睡得“不觉”的作者又是如何听到“风雨声”的呢?这是疑问一。

疑问二:这首诗主题说作者有惜春之意,依据就是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那按这种说法,还有什么比得上一夜不睡,更来得惜春呢?你看苏轼的惜花是怎么做的呢,是“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拿着蜡烛去陪伴那一朵绝美的海棠啊。孟浩然既有惜春之意,何以睡得“不知不觉”呢?

疑问三:这首诗是作者入长安谋求仕途,却落第回归故乡时所作。换句话说,作者这时候也是个仕途失意之人,心情应该是有一定的忧郁的,一夜不睡与不知不觉一觉睡到天亮相比,哪个更加合理呢?

所以我认为这个“觉”字应该读jiào音。春眠不成眠,听了一夜的风雨,直到天晓传来了鸟儿的鸣叫,才猜想不知外面落花多少。这样,作者的仕途失意与惜春之意不是更明显么?

以上两个问题都只是我的解读角度,聊作日常动动脑筋而已。而针对它们,你们又会有怎样的解读呢?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