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乐大国。中国讲究礼仪,中国人讲究情感,所以,古琴曲里有很多都是表达这种情感的琴曲,比方说《忆故人》,忆是怀念老朋友,比方说《阳关三叠》,送别。
《阳关三叠》这个曲子,它在古琴曲里名列十大名曲之一,过去我们说,千古送别,一曲阳关,它的旋律非常好听。如果你不知道古琴有很多大曲、难曲,你只是听到《阳关三叠》,就会说这个曲子最好听。旋律好听、动听,这很重要,这是中国音乐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中国音乐有三个特点,一个叫有标题,《阳关三叠》,阳关描写的是渭城,我们管它叫阳关古道,旧的遗址现在还在,在甘肃这一带有阳关的遗址;第二,有调性,它是什么调呢?我们在古琴曲就叫“紧五弦”,把五弦紧了;第三,有旋律,好听。这三条就是中国音乐的特点,比方说像二胡的名曲,《二泉映月》,二泉,无锡,天下第二泉,月亮,夜晚,它有标题;像琵琶,《春江花月夜》也是,春、江、花、月、夜是五个事物,它是一首琵琶曲,春天、江水、有花、有月的夜晚,这都是中国一些优秀经典的乐曲的一个特点。
《阳关三叠》表达了情感。中国人自古重情感,我们都重情感,送别当然有文人之别,实际上,王维写的《渭城曲》是文人之别,是他送元二使安西,元二是个人,使是任务、出使,安西,西部边界,所以这里面也不排除有战事的可能。
两个文人,文人自古相送,君子之交淡如水,他说得非常含蓄。前两句写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早上下一场雨,浥轻尘,尘土,客舍青青柳色新,现在到敦煌、甘肃的一些古道去看看,沙漠,有点风就起尘土,古代一千多年前更是这样,可是刚下了一场雨,客舍青青柳色新。后两句言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尽一杯酒,这样再喝一杯吧,因为出去你就没有老朋友了,表达的是这种相送。
可是,一曲阳关,千古送别,只能表达文人相送吗?很多人把亲情、友情、爱情、生死之别的别情,都用阳关体现,这样它的内涵就更复杂了,更多样了。
《阳关三叠》这个曲子刚开始既然是描写景色的,那它刚开始,就没有用人声,就是按音,用的是散音,地声,第二句到最后一个音,用了人声,就好像刚开始,我们现在看的影视的这种场面,都是大地,下的朝雨,然后客舍也显得很新,然后柳叶,尘土也都没有了,柳色新,然后等人进来了,王维跟元二,这对离别的人进来了,下面人声,情感,诉不完的离别话,用一个下滑音表达了长叹,跟我们人的叹息是一样的。
这种感觉,在一首二胡曲里,上来就是一声长叹,是哪一首呢?著名的瞎子阿炳拉的《二泉映月》,瞎子阿炳,大家知道他是一个盲人,他生理上一重黑暗,他是一个很穷困的人,他的生理心理上都是黑暗,都是绝望,身体久病,一直是属于那种乞讨的状态,所以他上来以后,就长叹了一声,正好映衬着美好的天下第二泉,无锡的景色与他苦难的身世,和他进行对比,这就是二泉映月的第一句,一个下行句,表达了叹息,这在音乐里经常是这样。
弹《阳关三叠》这一句,这个叹息是依依惜别,王维不想让元二走,元二也不想走,可是带着任务必须得走。那就是说,一个留,一个要走,正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在这个乐曲里面,再往下走,用高音更细腻地描写了他们的离别之情。
下面又回到了第一段相同的音型,然后又到了叹息,通过泛音,弹了第二段的高音。在音乐处理上,如果两个相同的都是高音,音型差不多的时候,演奏者一定要有一个处理,让它两个不要雷同,艺术特别忌雷同。
所以在第二段的时候,情感应该更浓更深厚,这个时候,表达的时候应该更细腻,作曲家往往把他要刻意表达的情绪的、思想的、情感的高潮,放到高音区,比方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它有一段非常高的音,这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那种绝望,那种情感的高潮,是无路可走。
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提琴曲,叫《吉普赛之歌》(《流浪者之歌》),它用小提琴那种凄美,无助地表达了吉普赛人,没有国土,在流浪,受欺负。所以这就是作曲家。音乐家也是这样。
在《阳关三叠》的时候,表达的是一种情感,那种更强烈、飘渺,那种把他的思想感情向老天申诉,那种望着苍天欲哭无泪的那种感情。所以在《阳关三叠》这个曲子里,通过三段相同的旋律,然后两段高潮,然后进入第三段。
第三段情感强烈突出了一对矛盾,就是走与留,作为两个朋友都想留,可是作为他们的随行,一定在催他们走,为什么?不走,古代是这样,你现在不按时走,中午就到不了那个驿站,没饭吃,晚上就到不了那个驿站,就没地方住,这都是连环的。所以呢,它到最后一段,催,可是我还要留,为什么,那边没有老朋友了,再喝一杯酒,又慢下来,又催了,走吧,更长的叹息。
好了,走远了,连人影都没有的时候,只留下了行人,旅人走过的黄烟,一切都没有了,只留下一轮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看不到我,但是你看到月;我看不到你,我也能看到月,借月来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这就是《阳关三叠》的含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