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生活方式引领者。
花艺和器皿的艺术创作。
日前,由南都湾区城市美学研究所携手德玺见萩、东西小院、感观体、青塘山房等顶级生活美学机构发起了“山家清供·中华雅集”。18位生活方式引领者在榕树之下,纳凉消夏,以今日食材呈现古人清供的一蔬一食,打造一席当代的“宋人飨宴”。
雅集并不仅仅是一次对于过往传统的回望以及对古人生活方式的想象,更是从文献书籍之底蕴基础,经由空间、服饰、器皿、食物、花艺、音乐等一系列当代艺术家的理解重新创作,被凝练成一个看得见、听得着、闻得到、吃得了的新生活形态,成为具有深圳人文情境和生活哲学的全新探索。
一树一花一袭裳,
重新寻找与自然的连接方式
东西小院,隐匿在体育馆之侧。天桥、闹市以及即将拆除的体育馆……深圳的都市繁华、市井喧嚣以及城市化的宏大进程就在咫尺之间。
东西小院里是另外一番光景:入口庭院,老榕树下、夯土墙旁、素竹篱笆侧,露天有长桌,笔墨纸砚,古琴圆扇,蒲团席座……还有,未名东方艺术空间主理人谷雨为此次雅集所创作的夏日荷塘庭院小景,草木扶疏、暗香浮动、琴音袅袅。城市里的夏日烦躁靠回归自然的质朴与温润而消解。此情景与设计师琚宾创作东西小院这个建筑时的初衷不谋而合,“闭门即深山,用回归乡里的关系连接到城市。这里是城市之中的桃花源,你我是城市里的陶渊明”。
小院之内,往来嘉宾都穿着德玺见萩定制的香云纱服饰出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香云纱”的传统工艺本身也是一次人与自然的对话。作为此次中华雅集的发起人之一德玺见萩创始人邢莉莉介绍,在香云纱繁复的制作工艺中,没有一道工序可以用机器替代,它依赖于自然的眷顾——阳光、草药、泥土都是生产材料,传递了敬天、惜物、爱人的美好意向。
深圳设计师、SenseTeam感观体创始人黑一烊表示:“我们现在互联网的后期,需要一些契机重新回归到农业时代人类的思考。农业时代正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食物、器皿都讲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产生的伟大思想都是人和自然之间相关联性,例如,道家思想。”
“小院清供”,
跨越多年时空的共同创作
天色渐暗,活动发起人掌灯。
没有什么比图画更能直观呈现过去的真实情景了——昏暗的灯光下,宋画被挂在了小院的墙上、帮助现代人建构场景穿越时空。画中侍女的曼妙,器物的精致,能瞥见宋人的精致与情趣。
著名摄影师肖全很喜欢宋代的画作、瓷器,此情此景,他是很感慨:“一下子回到宋朝,太奢侈了。”
一面长桌之上,均为艺术家心水之作。未名东方艺术空间主理人谷雨以宋代马远《宋荷塘按乐图》的灵感布置满桌暗香,意趣盎然;景德镇青塘山房的阿喜与王健带来5年多来烧制的瓷器作品。“器物是重要的桥梁,造型、釉色、上手的感觉都会影响食材品质的呈现。我们用单色釉表达宋人内敛含蓄的风骨,用器物高低错落的摆放表达此起彼伏的律动之美,在推杯换盏,光影烟雾之中体现食物与器皿的美感。”阿喜说。
本次宴席共设五幕12道菜。菜谱来源于南宋年间一部私房菜食谱集《山家清供》。作者林洪(-年),自称出生隐士世家。
从画《山家清供》到品《山家清供》,《山家清供》插图作者、新水墨画家宋思维认为这是一次“梦想照进现实”。“这是一部宋代文人的写意菜谱,难能可贵的是里面道菜都是作者亲身品尝、亲身体验。但它不是一本菜谱说明书,更像是审美体验,一种家常和日常的审美体验。《山家清供》菜式偏清淡,很多都跟我们现在的小吃很相像,拨霞供就是现在的火锅,梅花脯就是橄榄干那种小零食,山海兜有点像凉皮……这种熟悉且陌生的感觉,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可以追根溯源的安全感。”
拉开宴席序幕的第一道“菜”是《银丝供》。在《山家清供》之中,只有寥寥数语,“……数杯后,命左右作银丝供,且戒之曰‘调和教好,又要有真味。’良久,出琴一张,请琴师弹《离骚》一曲,众始知银丝乃琴弦也……”众人才恍然大悟,调和教好原来是指调弦,又从陶渊明“琴书中有真味”之中取意。
年前,《银丝供》带来的是一曲《离骚》,而今,是独立艺术家、声音艺术家沈丕基的一曲古琴曲《庄周梦蝶》。“这是南宋毛敏仲所作,正如今日我所在这场宴席,宋画、宋瓷、宋人食谱……我不知道我是那只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宋代文人的写意在整个宴席之中每道菜里都蕴藏着。
黄金鸡,源自李白诗中说:“堂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
玉井饭,取自韩愈《古意》中“太华锋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的诗意;
洞庭饐,则是来源于林洪好友水心先生的诗句,“不待满林霜后熟,蒸来便作洞庭香。”
……
东西小院女主人晓昱提起自己品尝拨霞供时的感受说:“其实就是火锅,但正是有这美好的菜名,并想起那句,‘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就真的有那种烟雾腾腾、云蒸霞蔚的感觉。平日里,我们或许也参加很多宴席,也吃很多珍馐佳肴,但是最后却发现它是没有温度的。这种没有温度可能来源于没有文化底蕴沉淀。”晓昱说。“食物,是最日常的一部分,但它也是精神构建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雅集,我们用仪式来对抗生活的功利、繁俗与粗糙。我们每一次都认真地玩儿,玩出质感、玩出高度。”
“十八文会宴”,
构建新人文美学生活方式
中华雅集就是一次传统文化里的文会宴。
古时文会宴,吟诗作赋,以文会友,最有名的正是宋徽宗的《文会图》,其中18文人雅士会集于庭院饮酒赋诗;而当下的雅集亦有18嘉宾,从精致生活到城市精神,高谈阔论。虽时间纵深百余年,从古之文人到今日的人文,都呈现出不约而同的共鸣——这是对庸常、粗糙生活的抵抗。
德玺见萩创始人邢莉莉在谈起“中华雅集”的初衷时表示,其秉持着“设计推动民艺再生”、“中华传统文化当代复兴”的美好信念,在民艺、时尚与艺术之间构建桥梁,希冀以中国传统人文美学和风雅生活为立足点,积极践行并传承东方大美,将传统文化中的极致美好带到当下,从而建立起了以当代语境和国际化视角诠释的本土文化美学体系和人文精神。
风火创意、GG创意社区联合创始人董丹青在宴席之后表示,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遇当中,生活就应该像林洪的《山家清供》,用融于日常,却以拒绝庸常的生活仪式感和美感去对抗时间的快速流逝和迅速遗忘。
香港设计师、靳刘高设计合伙人高少康也表示:“这不是复刻了宋代的文化,而是跟空间环境、食物、分享方式一起进行新旧的交融。这是深圳在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城市进程里找到了对话的语境。”
对此,黑一烊认为,中华雅集对极端物质化的深圳有一个现实的意义:“在大湾区和示范区的交织下,深圳应该怎么走?是去追求物质还是追求精神,还是两个都要?吃饭表面上是一个物质行为,但其实是蕴藏着人最基本的精神法则。”
南都湾区城市美学研究所所长南岛认为,中华雅集守文化之重,创时代之新。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内涵的挖掘,呈现了一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圳式城市气质和人文图景,打造出湾区首席生活美学盛事的最佳示范。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鲜活生动,有机更新,也是深圳人文美学自信的创新性表达。这个感悟中华文化尊重自然的品质之旅,对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而言也具有绝对重要意义。
黄璐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周章龙
编审王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