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在中国的词汇中,是对住宅的一种雅称。似乎只有飞檐翘壁,青砖小瓦,庭院深深,回廊环绕,才能配得上这个“府”字。或者,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想象,在家中,置一件乐器,悠扬,空灵,淡雅,出尘。宛如君子,有翩翩风度,有落落大方。如此,古琴最佳。乐音之远,能邀天边白云。乐音之清,宛如山间溪流。故而,此处的古琴,就以“府中君”为名。
吃百家饭,干百家活琴为木制,如今,只需看上一眼,刘永发就会知晓,在漆面之下,木材的材质。手指拨在弦上,那一声声悠长的琴音,是内心中久久回荡的余韵。多年前,刘永发学的第一门手艺,就是木匠。当时的学徒很苦,他至今不会忘记,学徒前半年没有工钱,半年后一天两毛钱。学好手艺后,刘永发带着几个徒弟,在安徽蚌埠、合肥一带的铁路家属区,为铁路沿线的家庭制作家具。那段岁月,吃百家饭,干百家活,披星戴月,日夜辛劳。尽管辛苦,但是也积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只不过,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会想起,那些在内心盘旋的乐符。上初中时,他就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主力,会吹笛子,也喜欢唱歌跳舞。只不过忙于生计,这些爱好,只能丢在一边。年,刘永发路过东关街少年宫的校办工厂,听见里面发出了乐器声响,忍不住走了进去,那里正在制作古筝和古琴。这是刘永发平生第一次见到古筝和古琴,他感到非常新奇,用手拨弄琴弦,就发出叮咚的悦耳声。凭着职业的习惯,他上前仔细端详,那些乐器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没过多久,他就毅然决定转行,从家具到乐器,虽然都是木制,但是从物质的实用,到精神的愉悦,都有着质的区别。
遍斫众材,得之梧桐《天文阁琴谱》有过这样的记载:“天下之才,柔良莫如桐,坚刚莫如梓。以桐之虚合梓之实,刚柔相配,天地之道,阴阳之意也。”对于有着深厚木工制作技艺的刘永发而言,虽然古琴的制作并不复杂,然而制作出一张好琴却非易事。通过钻研,深谙木材属性的刘永发对斫琴材料胸有成竹。他认为:古琴制作除了用杉木和梓木,青桐也是制琴的好材料,可惜比较难找。古人云:“遍斫众材,而得之于梧桐”。此话足以说明梧桐木是斫琴的上佳材料。“杉木和桐木一样质地松透,是斫琴人常用的木料。”刘永发说,在选择杉木上也很讲究,需要斫琴人不断积累经验,在制作中深刻感悟。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刘永发认为锯杉木的时候,首先要弄清它的阴阳面。“面料木材最好用向阳的一面,因为它更为松透,共鸣会更好。注意到阴阳面之后,还要尽量避让开木头上的结疤。因为结疤木质坚硬,影响共鸣和音色。如果事先不注意审视,很可能将一块好料糟蹋了”。经过充分风干定型的琴料开出后,刘永发并不急于加工,需要按照事先设想的琴型画图,定出式样和尺寸。刘永发说,式样也会因木料的形状而有所变通。古琴的式样有许多种,比如仲尼式、伏羲式、落霞式、蕉叶式等等。根据琴材,选择合适的琴型,既能展示琴材外在的美,又能将古琴和谐共振的声音挖掘出来。“这不仅需要经验,还需要斫琴人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对古琴深刻的感悟力。”
名家夸赞,厚德载物刘永发斫制古琴,完全按照古法制作。用鹿角霜刮灰胎数遍,由粗刮到细刮,打磨后髹漆,每一道工序都不可或缺。他始终坚守“偷工减料为大匠所不耻”的信念,认真对待每一张古琴。他认为,一张古琴的诞生,完全是综合艺术的体现。哪怕是一张普通的古琴,制作周期也不能低于三年,材料摆放一年,斫制定型一年,油漆数遍一年,然后才能走上古琴爱好者的琴桌。如果是一张好琴,可能还要继续假以时日,平时还要不时去抚弄弹奏,这样会使琴的音色越来越美。寻得质地纯净、品相极佳的良材,是诸多斫琴家可遇而不可求的梦想。数年之前,刘永发就斫过一张好琴,取名“厚德”。这张琴得到古琴大师龚一先生的赞誉。龚一先生赞之为“深得中正和平,刚柔相济,清亮而不尖厉,浑厚而不木讷,堪称恰到好处”。说起这张厚德古琴的来历,刘永发讲起一个故事:十多年冬季的一天,他带着两个员工在皖南寻找和收购木料。卡车行走在黄山余脉的山脚下,忽然看到有一对父子在山脚下歇息,他们旁边横放着一根木头,原来他们是从一个拆迁的小庙买来的,无奈木料太沉,老者还被木料碰伤了腿,只好望木兴叹。望着抬不回去的木头,父子两人希望刘永发买走,也算帮他们一个忙。“那根木头显然很有年代,全身被香火熏黑,我提起木头往石阶上撞,声音清脆,说明木料干透了,且质地良好。”刘永发当即买下,把木料抬上了卡车。后来,刘永发用这块有三四百年历史的木料斫制成了“厚德”古琴。如今,“厚德”已成为刘永发的镇厂之宝。曾经,上海交通大学技术学院派人考察扬州古琴行业,选择一家技术实力雄厚的厂家来为学院加工制作古琴。他们在扬州拜访了多家制琴工厂,经过仔细比较,最后把一批明代的材料交给了刘永发,决定让他的工厂制作十六张仲尼式古琴。十六张古琴,如今已经全部交付,将在高校的校园中,回响着扬州古琴的曼妙琴音。
相木善斫,方为制琴宋代著名的学者兼琴家朱长文在《琴史·尽美》中写道:“琴有四美:一曰良材,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既备,则为天下之善琴,而可以感格幽冥。”作为斫琴人,刘永发在“相木”和“善斫”上下足了功夫。刘永发的琴,有名“府中君”,有名“雅韵”,皆表达着他对古琴艺术的理解。他还出版了多期《琴筝文化》杂志,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在扬州琴筝行业乃至国内乐器制造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弘扬和宣传传统的琴筝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两年前,由他担任主编的《琴语筝话》文集已由中国书店出版发行。作为一个斫琴人,他更愿意让博大精深的古琴文化深入人心。作为新时代的工匠,刘永发庆幸自己赶上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回温的时代。前不久,刘永发给自己剃了一个光头,他笑称“从头开始”。过去的得失都将过去,他要开始新的征程。做古琴,其实就是选择了一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他还想斫制出更多外观美丽现代、音色空灵飘逸的古琴,用美妙的乐音动人心魄,用斑斓的古琴装点人生。记者王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