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处于社会底层的渔夫,却常常成为文艺作品中

来源:古琴 时间:2023/1/19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s://m.yyk.99.com.cn/fengtai/68389/

渔夫,顾名思义就是以打渔为生的人。

现在,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职业化的渔民打渔都是用现代化的装备了,但是在古代可能只有破旧的小船,渔网和几只鸬鹚而已。

渔夫,和农民一样,是社会底层人物的代名词。他们的地位甚至比农民更低:没有地、没有房子,一生都在小小的渔船上。

但是在很多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渔夫,却成为故事中的主角。今天小仙就和大家聊聊古典文学在中的渔夫。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典文学中,渔夫一般写作“渔父”。“渔父”和“渔夫”也有一些区别,“渔父”带有一点尊敬的意思。为简便起见,小仙的这篇文章中不做细致的区分。

最早最出名的渔夫:姜子牙

历史上最早最出名的渔夫,可能就是姜子牙了。

当年他在渭水边用一根直钩垂钓,被西伯侯姬昌遇到,姬昌和他谈论之后大喜过望,认定他是个奇才,于是拜姜子牙为相,最后姜子牙辅佐统一天下。这段故事在后世有更生动的记述,就在《封神演义》中。

姜子牙因此也成为后世智慧的化身,三国时期众人评论诸葛亮,就说他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姜子牙当渔夫的故事,现在也成为一个我们现在熟知的成语和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插个题外话,小仙很早以前玩过一款RPG游戏,叫做《天河传说》,里面的主人公使用的武器是钓鱼竿,而其中有一根就是姜子牙钓鱼的这根,叫做:子牙竿。

《庄子》中的渔父

道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庄子》,其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就叫《渔父》,出自《庄子·杂篇》。

在这篇文章中,写了孔子见到渔父以及和渔父对话的全过程。文章中的渔父是一位得道隐士,通过他和孔子的对话,来批判儒家的某些观点,阐发道家的一些思想。

《庄子》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特别大,所以在后世的诗词中,渔父往往也成为隐士的化身。

值得一提的是,庄子自己也是当过渔夫的,他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请他去做官,庄子却没有答应,他说自己宁愿做一只在烂泥潭里爬的乌龟,也不愿意被人供奉在高高的神坛上。

如果没有庄周……

现在,在年轻学生的中,庄子的形象变成了一条萌萌哒的鱼,他如果泉下有知,大约会哭笑不得吧。

《楚辞》中的渔父

屈原所作的楚辞中,也有一篇文章叫做《渔父》(也有学者认为这篇不是屈原所作)。这篇文章中的渔父,也是隐士的形象,隐逸在山水之间。屈原遇到他,展开了一段对话。

渔父主张“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并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然而屈原却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这是两种处世态度的尖锐对立。中国后世的文人,也常常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之间挣扎。

《史记》中的渔父

《史记·伍子胥列传》中也记载了一个形象鲜明的渔父,《吴越春秋》中也有相关的描写。

伍子胥在逃难途中,遇到了一位渔父,渔父救了他一命,伍子胥拿出自己的七星宝剑酬谢他,那渔父却不接受,说:如果我是贪财的话,直接报官抓你,得到的酬金还更多呢!

元代杂剧家李寿卿因此写成了《伍员吹箫》一剧,在剧中对渔父的形象进行了进一步扩展,渔父为了让伍子胥能够安心离开,在送走他之后,就拔剑自刎了,这样一来追兵到时,再也没有人为追兵引渡了。

这里的渔父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舍生取义的经典形象。

古诗词中的渔父

有了上面这些经典作品打底,古诗词中的渔父形象就数不胜数了,在诗词中渔父代表的往往是一种闲适的隐者形象,小仙在这里随意举几个例子: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林里,一群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小河上,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中垂钓的渔父,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这是李煜的一首题画诗,自由自在的渔父,摆脱世俗的羁绊,避开名利的枷锁,自在逍遥,令人羡慕不已。

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王士祯的这首诗,意境和上面李煜的相当接近。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杨慎在被贬途中,见到江上渔父喝酒谈天之后,写下的一首词。词中这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这首诗实际上借鉴了宋朝陈与义的作品: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把国家兴亡、人生穷通的大感慨,付之于渔唱,表达自己内心寂寞悲凉的情绪。

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野哭”、“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渔夫

除了上面的诗词之外,渔夫还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中。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古典民乐中,有古琴曲《渔樵问答》,有古筝曲《渔舟唱晚》。其中《渔樵问答》中所指的渔父,就是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范文正公在他的《严先生祠堂记》中就追慕古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最开始发现桃花源的,就是一位在武陵以捕鱼为业的渔夫;

《红楼梦》中,贾宝玉扮过渔翁;

《水浒传》中,阮氏三雄、浪里白条等都是渔夫。

后世流传的《水浒后传》及衍生出来的京剧《打渔杀家》中,还写到了阮小七在起义失败后化名萧恩,隐迹江湖,重操旧业,与女儿桂英打鱼为生。他本想平安度日,却因恶霸丁员外勾结贪官吕子秋一再勒索渔税、欺压渔民,而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痛打教师爷,杀死丁员外,远走他乡。

金庸先生的小说中,也有多处写到渔夫,比如一灯大师的四大弟子,有一个就是渔夫,而黄药师的大弟子的陆乘风,刚登场的时候,也是在太湖垂钓。

国外的渔夫

渔夫不仅仅出现中国的文艺作品中,国外的作品中也有,比如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里面的主人公就是一对贫穷的渔人夫妇,他们毅然抱养邻居寡妇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表现出高贵、无私、仁慈的精神。

而普希金的著名寓言《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渔夫的老婆则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形象。

最后和大家分享的是网络流传很久的一则鸡汤故事:

有个富翁到海边渡假,见到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便问渔夫,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去打鱼。

渔夫说:“今天的鱼已经打够,现在要休息了”。

富翁不解道:“天气这么好,你应该去打更多的鱼,以便可以买更好的船,赚更多的钱啊!”

渔夫问:“那又怎么样呢?”富翁说:“那你就可以雇人出海,不用自已出海,只用舒服的躺着晒太阳就好啦!”

渔夫说:“可是,我现在不正是躺着舒舒服服的晒着太阳吗?”

看完上面诸多的文艺作品,你是不是也开始羡慕渔夫的生活了呢?理智一点的人应该都不会吧,毕竟文艺作品中的渔夫,和现实差距还是很大的。

最好的生活就是,平时努力工作赚钱,闲暇时静心垂钓,享受自由的感觉,对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