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北京联合大学牵头举办首届大运河非遗论坛

来源:古琴 时间:2022/9/3

“历史上大运河是经济动脉,更是文化的高速路!”著名戏曲学家周传家教授,认为戏曲史上元杂剧繁荣、京剧、北昆的形成和明清戏曲的繁荣都和大运河的联通作用密不可分。中国民间文化家协会副主席苑利则表明:京城的老字号,如同仁堂、全聚德、红都中山装、吴裕泰茶庄等都是凭借大运河交通之利而成就的,而建设紫禁城的设计师样式雷及其大批工匠也通过大运河到达北京。

两位专家是在11月14日上午9时的“首届大运河非遗论坛”上发表这些观点的。本次论坛以“融汇贯通南北对话”为主题,由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联合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共同主办。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旗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学伟教授致辞

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先生致辞

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靳真女士致辞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先生致辞

作为北京大运河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旨在探索建立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对话机制,搭建南北非遗融合创新发展平台,来自南北各地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和30余所高校的管理者、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学伟,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靳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学伟表示,北京联合大学于年6月率先成立了国内首个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探索非遗传承与现代大学教育体系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而今年的“北京工艺美术学术论坛”适应当下的新情况,纳入“大运河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发展保护”“大运河非遗戏曲学术论坛”和“大运河非遗与教育传承”等板块,形成了更加丰富、立体的首届大运河非遗论坛。

开幕式上,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与山东美术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出版《大运河非遗论丛》系列专著与论文集,以实现大运河非遗研究成果的固化。另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联合成立了“大运河非遗教育联盟”,共同探索南北非遗的融合发展与大运河非遗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此外,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联合主办的“触摸时间·24节气国际文创在线工作坊成果展”也随着论坛的开办而拉启了大幕。

开幕式后,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旗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缘起、内涵和愿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间文化家协会副主席苑利,北京联合大学教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周传家分别以《大运河对北京东城区非遗的影响》与《大运河文化和戏曲三大浪潮》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大运河非遗论丛》签约仪式,左:山东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晋右: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党委书记张祖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5家单位联合成立“大运河非遗教育联盟”

多位专家展开“戏曲的现代化与戏曲程式现代化”交流

南北木作工艺对话环节(从左至右依次为主持人马晓飞,嘉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锦德、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傅军民,评议人侯样祥)

南北玉雕工艺对话环节(从左至右依次为主持人王熠,嘉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根连、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颜桂明,评议人韩熙教授)

南北刺绣工艺对话环节(从左至右依次为主持人滕雪梅,嘉宾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剧装戏具技艺传承人孙颖,江苏工艺美术大师梁雪芳,评议人申文广)

工艺美术板块与研究生论坛合影

本次论坛由四大板块组成。在“大运河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发展保护”板块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翟风俭副研究员谈论了非遗保护语境中南北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问题;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从雅乐出发探讨了音乐的一统性,为观察南北音乐的异同增加新的视角;北京天坛文创中心主任王玲详述了北京非遗项目中和韶乐的整理恢复过程和传播传承方式。国家一级演奏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吴樟华从外观形式、演奏风格、代表性演奏家等方面阐述了南北两派竹笛的差异并进行了精彩的现场展演。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琴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林晨则通过一边讲述一边示范演奏的方式,从琴乐风格、代表性琴人与代表性琴谱等方面进行了有关南北琴派关系问题的思考和分享。

在“大运河非遗戏曲学术论坛”板块中,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蒋中崎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周爱华教授、天津市宝坻区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文磊、中国戏曲学院吴新苗教授,以及山东艺术学院颜伟博士,分别就大运河沿岸非遗戏曲曲艺的生存现状以及古代剧场的调查保护作了主题分享。中央戏剧学院麻国钧教授在评议时强调,应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这一视角出发研究大运河对戏曲的影响。中国戏曲学院傅谨教授主持了“南北昆曲对话”环节,苏州大学周秦教授与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就昆曲非遗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开探讨,并即兴合作了昆曲《长生殿》一曲。上海戏剧学院李伟教授、中国戏曲学院王绍军教授、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编辑部主任赵建新编审、中国戏曲学院胡叠副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景俊美副研究员围绕“戏曲的现代化与戏曲程式现代化”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75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皮影戏(泰山皮影戏)传承人范正安先生演示了经典泰山皮影戏《石敢当为民除害保平安》,老艺人精彩的幕后表演通过投影展现在大屏上,其独门绝技“十不闲”令观众赞叹不已。

在“大运河文脉与传统技艺――第八届北京工艺美术学术论坛”板块中,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晓溪出席并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侯样祥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从国家三大文化公园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出发,述及非遗、工艺美术领域研究者应该认真关切的问题。随后,来自南北两地木作、玉雕与刺绣行业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傅军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锦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根连、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颜桂明、国家级非遗项目剧装戏具技艺传承人孙颖、江苏工艺美术大师梁雪芳围绕自身的成长路径、设计制作理念创新以及手工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分享,并以对谈的方式实现思想交流与碰撞,达成南北非遗的融汇贯通。

在“大运河非遗与教育传承――工美研究生学术论坛”,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等20余所高校的16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进行了汇报发言,精彩纷呈。

为期2天的论坛以“贯通”与“对话”为轴,为北京联合大学进一步开展大运河非遗的保护传承、展演交流与学术研究工作开启了全新的进程。

责编:杨晓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