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金声玉振,以玉传声

来源:古琴 时间:2024/9/13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pf.39.net/xwdt/180102/5972919.html

只要金声玉振仍在,礼乐就会绵延永续,不曾断绝。

有人说,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那些具有仪式感和感召力的礼仪,正在以光速消逝远去。很多传统仪轨和文化血脉中的敬畏,正在全球化进程中被扔进故纸堆,被视为落伍和陈腐的代名词。

金声玉振,以玉传声

“金声玉振”,本意是指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形容音韵响亮、和谐,后来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其中的“玉”,指的是古代打击乐器“磬”,最初用石料制成,后来有玉制和铜制。

成套的钟磬,在当时严格的礼乐制度下,是权贵甚至帝王阶层的专享。由此可见,玉,因其“如鸣佩环”的清脆音色和不易获得的稀有特性,在千年前就成功登上了帝王雅乐的殿堂,和音律发生着关联。

而寻常百姓家虽然无法使用昂贵的玉器,却不乏对玉石与音乐的巧妙思考——“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当中的“玉笛”,实际上是竹笛,但其清越、悠远的声音,使诗人也忍不住把它和“玉”联系在一起。

同时在一些传统乐器中,也有以玉或翡翠作为装饰的例子,例如古琴的徽位,通常用螺钿和象牙制成,更为考究的则用玉或翡翠制成。

德音美玉,君子品格

古琴,也称瑶琴、玉琴等,据可考史料记载,自尧舜时期创制至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它较好地体现了道家、儒家和佛家“天人合一”、“中和”、“净心、和谐”的思想,在古代中国被列为乐器之首,是人们修身养性和体现文化内涵的一大利器。

从别号“玉琴”上来看,不难发现,玉和琴一样,寄寓着人们对于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向往。像古琴这样的能够起到修养身心、礼乐教化作用的音乐,被称为“德音”,后来也用来指代好名声和美言、善言。

这一点,也和“玉”的品格不谋而合——或许是由于玉质清亮剔透的特点,人们善于把“玉”和纯洁、高贵、谦谦君子联系在一起,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无独有偶,《礼记》中也有记载:“士无故不彻琴瑟”(“彻”同“撤”)。说明佩玉抚琴、美玉德音,对珍视品德和声誉的传统文人、士大夫阶层来说,是何其重要。

千年一唱,流动传承

音律和赏玉,皆是流动的艺术。一曲《流水》,山间淙淙,有汹涌湍急,有静水深流;一块美玉,内有乾坤,有天地澄澈,有絮若飞柳。大千世界的变化和流动,在音律与乐器的共鸣间,在石头和矿物的沉积中,在我们眼前展开生动的画卷。

音律和赏玉,更是传承的艺术。制作工艺精良的乐器,历经数千年不腐,至今仍能演奏出动人乐章。保护得好的玉石珍宝,更能穿过千万年时光的隧道,向我们静静诉说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古老故事。

一个是来自悠悠千余年前的心声,一个是在山灵水秀间沉睡数千年的精魂,它们带着时光的印记,在古老的哲学智慧和审美情趣中,向我们传递着美好的感谢,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人们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照见闪闪发亮的时刻。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金声玉振仍在,世界上就会有一个角落,尚未崩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