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庚子杂说五音不全的新理解

来源:古琴 时间:2022/12/11
白癜风怎么治才最好 http://m.39.net/pf/a_7998441.html

人总是会在一些特定的机缘下,打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在思想中开拓出一片新的未知的领地。

有一个成语叫“五音不全”,其实里面主要的核心“五音”,其实来自中国古代音律的几个基准音“宫、商、角jue、徵zhǐ、羽”。相传这五个音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其发音基本相当于现代乐谱中的,即:do、re、mi、sol、la。

而对于“五音不全”的理解,似乎有多种解释,大概的说法有,这些发音需要“唇齿鼻喉舌”这五个发音部位,而如果一个人在吐字发音方面存在先天缺陷,相应的机能不健全,或者由于对于音乐感的缺失,使得无法准确发出这五种声音,那就会被称为“五音不全”,就无法从事音乐相关的职业,用句老话说,就是“吃不了这碗饭”。

本人虽然就可以算作典型的五音不全,唱歌“呕哑嘲哳难为听”,但却特别喜欢“中国风”的歌曲,这种独特的韵味实在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和美感。

但最近在B站看到一个乐理普及的视频,里面解决了个人一个长久的可能是由于敬畏也可能是忽视而带来的认知局限。视频作者用十分随意的动作,在钢琴上展示了“中国风”乐曲的即兴创作。虽然所谓的“技巧”投机取巧的成分很重,却确实引起了进一步的思考。

为什么中国古曲的曲风和乐器的演奏如此独特,几乎很明显就能感受出来?为什么那么容易就可以让一段没有经过仔细编排的音律就能够具有如此的“中国风”的味道?

作者一番解释之下,原来里面的道理也并不复杂。西方的音律之中,拥有七个音,也就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do、re、mi、fa、sol、la、si七个唱名。而中国的古音律则没有fa和si,也就是4和7。所以只要在编曲之中,回避掉这两个音,基本上听起来,自然而然的就具有一番“中国风”的韵味了。

通过一个视频,忽然间,又有一种“除魅”的感觉。儒家至圣孔子,有教无类,打破了教育的贵族垄断,让普通人可以接受到贵族才能掌握的六艺,有人说他的行为,其实就是“除魅”。而一个短短的视频,却把一种过于高高在上,挡在个人眼前,并在思想和心理上制造的一堵高高的屏障,瞬间就击穿了。

首先,音乐以及相应的各种艺术,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高不可攀的东西,它们真的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过去人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我们现代人所能看到的,可绝非如此。且不说那些标价早已没有什么依据的现代艺术品、画作等,单纯看音乐,我们看到的也是那些动辄标价几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的、外表美观闪亮的乐器,是那些语言自成一体、晦涩难懂、外行根本理解不了的课程和教材,谁又真的感觉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即使是在通勤路上我们常听的流行音乐,现在也往往都标价清晰,坦言之也算不上便宜。所幸网络发达了,智能手机普及了,音乐的载体也发生了变化,电子媒介的音像制品,确实边际成本接近于零了,所以才能几元钱一首歌,看起来变得可以接受了。

但是,在大多数人并不能了解到艺术背后的方法和技术逻辑的时候,大家确实感到,能写出来一首好听的歌,真的不容易,所以这些艺术家们享受大家的崇拜,获取相应的金钱报偿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大家都理解其中的方法之后,那么这个艺术本身的商业价值是否就得打打折扣了?

我之前特别喜欢一个歌手,为了避免被看做广告、恰饭的软文,就不写名字。这位歌手的最突出特点是,他的歌,从作曲、作词、演唱、混音等所有的环节,整个流程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做的,并且基本上除了专辑CD售卖赚钱外,甚至大部分歌曲都在网上发布,免费传播。

我不知道这位歌手是不是真的视金钱如粪土,或者真的“家里有矿”,但我觉得这是一个真的音乐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音乐这门艺术,并不是什么可望不可即的“喜马拉雅山顶的白雪”,而是一个努力的人一样可以享受并且掌握的美丽事物。

其次,艺术的门槛之所以存在,可能只是由于既得利益者的“私心”。

还是以音乐为例子吧,最早的人类社会里,人们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需要通过媒介来联系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世界中的“神灵”或者“祖先”,以祈求保佑,获得启示。由于并没有乐器的存在,那么也就是人凭借自己的一副肉嗓子来发声,如果有天纵奇才,他的音域比普通人宽、音色比普通人好、音高比普通人高,他自然可以以此得到一些额外的认同和尊重,甚至还可能被当做天赐之人,选作神职人员,主管祭祀。但是遗憾的是这副嗓音能够完美遗传的可能性不太高,所以自然也没有设置技术壁垒的必要和条件。

但是随着人们发现并制造出能够发出“美妙”声音的乐器后,就完全不同了。能够掌握这些古老的乐器的人,并且因此得到了特殊的地位和资源后,自然就希望巩固住自己既得的利益。那么为自己的乐器赋予额外的意义,自然就是重要的一种措施。同样的,为乐器设置复杂而高耸的技术和学习门槛,自然有助于这种技术的小范围传承,当然普遍的是自己的家族内部传承。这种逻辑和那些后事我们常常听说的“传男不传女”的秘方和绝艺的逻辑几乎完全一致。

还有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古琴,中国人都听说过“高山流水”的典故,但少有人真的听过古琴的琴声琴曲。说起来,就是由于古琴的门槛太高,然而真的是技术如此高超,使得人们无法掌握吗?肯定不是,真正的原因,就是这些既得利益者把它神化了。

举例来说,要制造古琴,最早的传说中可是要追求神鸟凤凰所栖之木,当然凤凰现在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古代是否存在也不太好说。毕竟人类灭绝动物的本领确实很厉害,这已经是科学界公认的事实了。

当然到后面古琴制作的规矩就有:“桐木属阳,用来制作琴面;梓木属阴,用来制作琴底,取其阴阳调和之意。琴面做成圆形,象征天;琴底做成方形,象征地,取其天圆地方之意。琴宽六寸,象征六合;长三尺六寸,象征一年三百六十日、,琴徴十三个,对应十二个月和闰月。古琴前宽后窄,象征尊卑有序;龙池八寸,象征八面来风;凤池四寸,象征四气应和;腰腹四寸,象征四季气候。”等等。

这还是好理解的制作环节,更不要说弹奏环节的54种指法和十六种所谓的琴声“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了。这些音其中的差别,除了圈子里面的人,外人根本无法区分。当然别看琴声的数量看似很多,其实也还是没有超过“五音”的范围。

文人们还搞出了一大堆规矩,明确说明了应该用什么姿势抱琴,在什么地方弹琴,什么情况下不能弹琴,就仿佛是《素女经》类古书中关于夫妻生活的规矩似的。总之经过一代代文人们的不懈努力,古琴的门槛就立起来了。然后成功的把一个原本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艺术,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稀罕之物,实在可惜可叹。

这些所谓的规矩,虽然使得古琴作为一个音乐艺术的门类,日趋消亡,但却使得古琴本身拥有了远超其本身属性的巨大价值,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奢侈品的“溢价”。而奢侈品大家都懂得,区别于一般工业制造品一入手就跌价的规律,只要故事编的好,保值增值不是梦。

拥有古琴的人,会感到与众不同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优越感,还包括精神层面的,你看这一张琴似乎就能充分展示出个人的哲学修养和人文精神,自然更加不能自降身价了。反而必须得因为传承而更加宝贵。那些所谓的被烧了一下的“焦尾”,以及时间久了漆面开裂,也被赋予了额外的意义,而备受推崇,其实这不过也是私心而已。

最后,就是天外有天。

人们所习以为常,自以为是的事情,可能真的还有近在咫尺的一个巨大未知。特别是像我们传统文化之下的先人们,他们中间有的人自诩自己声音很好,音律娴熟,五音自然俱全。但没料到在自以为已经完善的情况下,就在这五音之外,甚至两个音之间还存在着另外的音。

那些自以为掌握了五音的人,往往会对“五音不全”的人,感到莫名的优越感,甚至还会在方方面面故意压制这些人,从他们身上谋求不应当的利益,但殊不知自己其实也是另一种概念上的“五音不全”。

直到有一天,既有的门槛被打破,或是另外一扇门被打开了,这些既得利益者,或许反而会受困于自己的保守和局限,而最终自寻死路。

谦虚真的是普通人最宝贵、也最值得依赖的品质。“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对待比自己强的人,谦虚一点,很安全,对待不如自己的人,谦虚一点,更安全。当然对待自己,也不妨更谦虚一点,毕竟自己未知的事物那么多,不如努力想的明白,做的坦然,这样或许就够了。

五音不全,就不全吧,谁知道五音全了,后面还会有什么?第六个第七个音?那么第七个音之后呢?谁知道谁敢肯定就不会有更多的音?

坦然接受,努力提升,就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