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非遗第一课开课,东莞推动非遗在校园

来源:古琴 时间:2025/2/27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余晓玲

通讯员罗晓君

东莞市文化馆与松山湖清澜山学校签订“非遗在校园”合作协议

年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非遗第一课”启动

体验非遗项目

醒狮展演

孩子们体验非遗项目

9月17日下午,年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非遗第一课”启动仪式在东莞松山湖清澜山学校举行,全市多所学校新学期的“非遗第一课”也同步开课。据悉,今年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公益场次将安排33场,首场走进松山湖清澜山学校,是东莞非遗进校园新的尝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国际化办学理念的深度融合,开辟了“东莞非遗进校园”新的途径。

古琴、陈氏太极拳、木偶戏、醒狮展演,粤剧艺术赏析讲座,矮仔肠制作技艺体验式讲座,非遗课堂及互动体验,非遗游园,非遗墟市……丰富多彩的非遗系列活动,让清澜山学校的师生大饱眼福、耳福、口福,切身感受东莞非遗的独特魅力。

东莞市文化馆还与松山湖清澜山学校签订了“非遗在校园”合作协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接下来将全力支持学校开展非遗活动,为学校提供最优质的非遗资源,努力推动“非遗在校园”常态化。

连续七年开展受益师生达80余万人次

启动仪式开始前,暖场展演——麒麟舞表演《麒麟出山献吉祥》、师生民乐合奏《北岛》、少儿粤剧表演《杨门女将》,充分展现非遗魅力和近年来东莞非遗教育的成果。

早在年,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便在全市开展莞脉传承之非遗进校园活动。7年来,以传承和弘扬为中心,组织非遗进校园示范性活动余场次,受益师生80余万人次。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内涵不断拓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多个镇街、30多所学校开展非遗特色课程,共培育了12个“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莞城步步高小学、莞城英文实验学校、沙田镇中心小学、大朗镇巷头小学、东坑中学、石龙镇实验幼儿园、莞城中心小学、莞城第一幼儿园等。启动仪式上,12所学校获颁“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牌匾。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表示,将继续努力探索打造“进校园”与“在校园”双轮驱动、相互促进,“中心示范”和“镇街普及”双轨并行、相辅相成的东莞模式,让非遗走进课本、走进家庭、走进同学们的生活中,使之成为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人、中华文明进步的拓新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评选中,“东莞非遗进校园品牌化发展模式”被评为“十大精品案例”之一,莞城步步高小学的“莞文化寻根之非遗莞草”和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的“莞城非遗项目进校园”两个项目分别被评为“精品案例”和“优秀案例”。东莞“非遗在校园”进入高品质发展的时期。

“非遗在校园”成重点更注重“研学旅行”

“咚!咚!咚……”随着响亮的击鼓声响起,年莞脉传承之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在往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提升策划新意——进校项目更丰富,宣传平台更多,“非遗在校园”成为重点,更加注重“研学旅行”。主办方希望通过全方位的非遗教育,促进学生对东莞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具体而言,今年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将分为非遗走进校园活动、学生走进非遗实践基地、“我是小小传承人”系列活动、“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评选等四大板块。其中,走进校园的项目将继续沿用线上非遗图文展览、活态展演、非遗课堂等形式,并新增“非遗节气”活动。活态展演部分,以传承人展演加互动体验模式开展;非遗课堂(讲座),以传承人讲座或技艺制作课堂形式开展,具体非遗项目学校可以根据“菜单”点单。

学生走进非遗实践基地活动,将结合市教育局的研学游计划,积极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市非遗展示厅、非遗实践基地和教育营地,通过实地参观、学习非遗技艺。

主办方表示,非遗进校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普及非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参与非遗传承。东莞银行杯“我是小小传承人”系列活动,包括“我来写非遗”“我来画非遗”“我来说非遗”等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写作文、绘画、说非遗故事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学习成果。

在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带动下,近年来,一些镇街文化部门、学校也主动开展非遗课程、非遗研学等活动。年至今,市非遗保护中心已连续两年开展“非遗进校园十大示范案例”评选活动,今年,主办方将加大力度,宣传推广这些示范案例,并同步开展“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评选活动。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田恩祥

审签

谢哲

实习生

罗雍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