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川蜀之地,不仅仅体现在物产上,在文化上同样星光璀璨。以书法来说,历史上就出现了苏轼、杨慎、赵熙等书法大家,到了近现代也涌现出谢无量、刘孟伉、徐无闻等书法名家。
徐无闻以时间来计,徐无闻先生(—)算是离我们最近的川蜀代表性书法家。他在文字学、金石学、碑帖考证、书法、篆刻,乃至诗词、绘画、教育、收藏等领域均有极高造诣,是当代一位全能型的、学者型书法家。
徐无闻书法徐无闻先生的书法传统功底深厚,在纸上有“跃出纸面的立体感”,人称“徐体”。这是因为长期写篆的笔力感觉,腕力强劲,风骨凛然。虽然他的书风整体以醇雅、遒润、精进、俊逸为其特点,但具体而言各体风格略有差异。
小篆的凝厚精丽,中山王篆的精进奇逸,褚楷书之严谨俊整,简帛汉隶之浑劲朴茂,行书手札之纵横捭阖,草书之跌宕飞动等,使观者又观赏到其丰富的笔法变化,所谓“君子不器”是也。
徐无闻书法01第一,技巧之娴熟。
徐无闻先生书法遍临五体,且每种书体风格毫无违和之感,让人觉得佳境渐近,贴切自然。
观赏他的小行书,魏晋风流之风韵,唐代颜李之风骨,宋元苏赵之圆润,皆能心随腕运,熟而后生,技进乎道,甚至气成乎技,风华难掩,高妙天然。
徐无闻书法徐先生秉承传统优秀文人之文脉,强调循序渐进,由技进道。他在给年《书赠戴雨珊》诗云:“功久笔长健,情深墨自妍。有诚方学佛,不俗可登仙。”
他在《行楷自作文》中云:“写字要坚功力,必须坚持悬肘。要悬肘就必须运气,久而久之,便能挥洒自如。无此功夫,断断不能入门”。
徐无闻画作02第二,审美之高尚。
徐无闻先生以学者的眼界,书法取法目无凡马,格调典雅,气息淳正。刘熙《书概》中提出了“书以士气为尚”的原则,书坛历来奉为圭臬。所谓“士气”——包括“书卷气”“金石气”“山林气”等,在徐无闻先生的笔下均有所体现。
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最能概括徐无闻先生之书风。年《书法》杂志举办“书法名家四十家”大展,展出了徐无闻先生毕业时为拙册留题的中山王篆书“进德修业,自强不息”,广受好评。
徐无闻书法对于“悬肘写小楷”的问题,徐先生研究了米芾的写法,认可写小字更比大字难,提倡要驾驭好笔,必须小篆也悬腕,笔锋发开,方有妙境。
徐无闻先生称赞李刚田先生篆刻“清雅峻洁”,也暗含着自己的审美趣味。李刚田文中记载:“看(徐)先生写字,执转使用,映带左右,如庖丁解牛,不以目测而得神遇;又如观淑媛抚古琴,不觉与之相应相和。”可谓是徐体之解人。
徐无闻书法03第三,文化之丰富。
书法虽然是艺术的一个门类,但联系甚广,于文字、绘画、篆刻、音乐、建筑、文学、历史、美学等都有联系,书法之高华之处,在于对这些文化积淀之展现,不是纯粹之线条波动。
徐无闻先生之书法小品占多,而典雅精美,用墨多自磨,笔锋銛利,妙入精微。虽为手札、便条、信笺等,人争宝之。
徐无闻书法徐先生从事文字学研究多年,对于甲骨文、金文、中山王篆都有精深之造诣,出版专著多本,曾任《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组长,编纂《五体千字文》等。
而其书法中之诗词多为自作诗,如横幅《游黄山十首》、《泰山纪游八首》等,足见其“艺道一体”的多样人生。
徐无闻书法04结语:
徐无闻先生书法的风格取向可概括为三个方面:自然为邻,情真调逸;以学促艺,士气清逸;根植篆隶,归于醇雅。
徐无闻先生以生瑰意奇行,丰富之阅历以及博学多思,造就了其独特之风格,“徐体”风格不仅是“西师书派”之重镇,更是西南书法界,学术界非常崇尚的榜样,因为它的文化内涵爆发出越来越多的能量。
徐无闻书法文:邱世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