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样乐器最能代表中国人的品性,那绝对是古琴了,平素温和淡雅,亦能弹出崩山裂石的杀音,古琴的声音,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性。
我去参加车展,休息间隙,有人在角落里弹古琴。周围人来人往,没有一个停下来注意她。也许是她的琴声已和休息间的气氛融为了一体。
她弹的很舒服,曲子宛若流水。这个休息间布置的很古雅,很空灵,有一种禅的味道,令人不觉生静,窃以为,在这样的氛围里,焚香、品茶、冥想极好。
我对音乐没有什么涉猎。从小到大,虽然有音乐课,但老师从没教过哆瑞米,也没画过五线谱,自然五音不全。
初中时候和一堆诗人一起坐,听他们谈《命运》《小夜曲》,贝多芬、柴科夫斯基,觉得那就是最好的,便常拿来听。
母亲喜欢苏小明、关牧村,觉得也不错。乡间最流行的是八音会,喇叭、唢呐、笙,听着,也有滋味。但真让自己拿起来,就慌张了。
上高中时,有一个刘姓同学,只学了二天,就会拉二胡。实在令人羡慕。不知道是不是这份才情,让他有不错的女人缘。
我自己唯一亲近音乐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听猛士,跳霹雳。一次是到工厂时,过年、五一,工会组织乐器队,捞了个大钗敲敲。至于古琴,那肯定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了。
到了儿子这辈,好歹让他说了葫芦丝、笛子。虽然仍不愿张口,但一张口,还是蛮押韵的。不过,他也不知古琴。
学古琴的是我的外甥女,过级了。女子学琴还是好的,很悠雅的感觉。外甥女是个活泼性子,可一挨着琴,整个人就静了。
对古琴最熟络的,当然是高山流水。上初中时候,过六一,学校组织看电影《知音》,不知道是为王心刚和张瑜演绎的故事感动,还是为张瑜弹唱时,那些词:“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所感动,一下子就记下了。
以后再看伯牙和子期,很自然就代入了。有了电脑后,收藏了很多歌,仍旧不懂,但愿意听。《阳关三叠》《渔樵问答》《广陵散》。
其实呢,有些音乐就是这个好,不需要深记,只要有感觉即可。
我在工厂时,一个在村里喂猪的赵同学,经常过来坐。谈写作,谈上海有个姑娘曾为他落泪。他在忻州认识了一帮诗人和画家,个个都风骨清奇。
这些人除了舞文弄墨,还弹古琴,有自己的琴社。兴致来了,就清弹一曲。这样的生活,着实令人艳羡。可惜赵同学早早殁了,我只和他们中的几个偶尔在其他场合遇到,想再听一次清韵,实在很难。
“独坐幽篁里,林深人不知。弹琴复长啸,明月来相照。”
也好,琴本就是幽独物,他们弹的本就是他们自己的心声,何必那么多人凑趣呢。
“琴者,禁也。”
“琴者,心也。”
“攻琴如参禅。”
最老的那把古琴,据说是伏羲造的。他看见梧桐上栖满凤凰,凤凰一叫,百鸟都来起舞,就喜欢上了,拿来做了把琴。其实,许多圣人都喜欢造琴的,孔子、列子、师旷、尧、神农。
正所谓,琴棋书画,君子之学。伏羲还写了《易》。古琴里有自然之怡趣,易呢,也是表达自然的。易是中华人文的初始,也或,从这里看,中华人文也可能是从古琴里幽幽弹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