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构造
我国古老乐器中古琴算是其中之一,在古时被称作“琴”,后来琴被中国传统乐器的统称,这时人们为了区别其他乐器,就将这种古老的乐器称为“古琴”。
本章内容将主要针对古琴的构造及样式特点、古琴弦的装置、古琴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概述。
古琴的构造及样式特点
古琴是一种木质的乐器,今天人们把它归为弹拨乐器,但实际上大多数弹拨乐器都是有品的,并戴以假指甲或用拨片来演奏。
但古琴不同,它既没有品,也不用假指甲,纯用演奏者的指甲与肉和琴弦接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弹奏古琴发出的声音更含蓄、深沉,余韵也更加悠长。
由于左手部分没有品,所以整个面板就是一个大的指板,配以左手的“吟、猱、绰、注”,演奏出的声音细腻、委婉。
由于古琴独特的制作方法以及与左右手完美的演奏配合,才产生了古琴这种独具魅力的声音。
古琴的构造
古琴主要由面板和底板两部分构成,通常面板是用桐木、杉木等比较松透的木材制成,内外均刨剜成弧形,配以底板。
底板大多是用梓木制成的,面和底胶合好形成一个共鸣箱,然后整个琴身用鹿角霜和瓦灰研成粉末,与大漆(生漆)调制,涂满琴身作底胎,待干透后打磨平滑,再上一层漆。
古琴的制作大体分六个步骤:
第一,选材。要选品质好的木材,木头要老,因为干透的木材做出的琴不容易变形,并且声音松透。
第二,制作成琴形,掏膛。古琴的款式很多,应选取一个合适的式样。
第三,琴面和琴底粘合并安装岳山、焦尾、护枕等配件。岳山的高低对演奏者的手感是否舒适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四,刮胎,上漆灰。
第五,打磨、上漆、抛光。琴面的平滑度直接影响发音。
第六,上弦。安装琴弦后便可演奏了。
古人对做琴的木质要求很讲究,沈括在《梦溪笔谈·乐律一·琴材》中就曾说道:“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
予曾见唐初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胜指,而其声愈清。又常见越人陶道真蓄一张越琴,传云古冢中败棺杉木也,声极劲挺。
吴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徽碧,纹石为轸,制度音韵皆臻妙。
腹有李阳冰篆数十字,其略云:‘南溟岛上得一木,名伽陀罗,纹如银屑,其坚如石,命工斫为此琴。’篆文甚古劲。琴材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
古人不仅对木质要求高,而且对琴面和琴底还有阴阳之分。
古人认为宇宙中的天地万物,都有阴阳,所以在古琴的选材上用桐木,属阳,把它用在面板,梓木属阴,用于底板。
加之自古就有琴面是天,琴底是地,“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古琴是取天地之共鸣,万物之和谐。
当然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古琴在许多方面也有变化,就琴材而论,也并非只有桐、梓不可,但无论用什么材质,木质年久松透一些为佳。
(一)琴面
为能充分振动,面板一般多用桐木、杉木等松质木料制成。
向内外侧呈瓦弧形,与底板胶合而成琴。古琴的周身髹以生漆与鹿角霜粉屑(或瓦灰)调和的底胎,干透磨平后多次擦拭生漆而成。
琴面木材须选料精良,纹理梳直匀称。若能觅得古柯木、古庙大梁悬钟之木,或古代棺椁老木更佳。
琴面内腹斫成膛腔,在龙池、凤沼处留有微微隆起的纳音。一般常见设有两根音柱(天柱、地柱)连接着面板底板,传导振动。
(二)琴弦
琴面从外向内由粗及细缚弦七根,古时琴弦用丝质制成,今多用钢弦。厂家制作的钢弦见有两种长度,短者10厘米左右,绕至雁足还须接续。长者厘米左右,无须接续。
(三)琴徽
一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标志,称为徽。徽多用螺钿制成,考究者也有用金、银、玉、石等质地的材料精制而成。
徽的点位实为弦的泛音振动节点,自然而成,其音律为纯律。在按音弹奏时则作为按音音准的参考。
(四)岳山
在琴面右侧头部8-10厘米处横嵌的一条硬木,称为岳山。一般用老红木或硬质木料制成。
1.蝇头及蝇头的打结
用弦头的一端绕结而成并位于岳山顶端系连绒扣的弦结,称为蝇头。因两小圈形如蝇头而得名。打结时不宜过大过小以求美观。
2.绒扣及绒扣的搓捻系结
连接蝇头与轸子的丝绞称为绒扣,绒扣一般用稍粗的真丝丝线搓绞而成。
具体方法:择12-14根50厘米左右或更长的单股丝线,同定一端(在无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可用牙齿咬住一端),双手掌心相对,左手向上、右手向下搓捻丝线的另一端。
待丝绳起疙瘩后,一手捏紧搓捻的一端,另一手将疙瘩揉匀,再将丝绳对折合拢,顺势搓紧丝绳,形成自然的绳绞,尾部打结以防松散。
绒扣与轸子的系结有两种方法。
一种为传统穿结法:绒扣头从轸子尾孔穿人,从侧孔穿出绕颈项一圈,再从露于颈部的绒扣底下穿入侧孔,由顶孔穿出。
此法便于在轸子的尾端绒扣上续系琴穗等挂件饰品。因此,单绒扣长度不得短于50厘米(单根丝线则须长于l00厘米以上)。
另一种方法较为简便,称为简易穿结法:当绒扣头从侧孔穿入并穿出顶孔后,绒扣尾端绕轸子颈部一圈,再从颈部露出的绒扣底下拽出。
其长度不得矩干20厘米(单根丝线则须长于40厘米以上)。
在蝇头打结和绒扣系结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琴弦打结蝇头的一端约有6—7厘米长、由丝包缠的部分,这部分切忌漏出结外,以免影响琴弦的充分振动(剩余的端头部分待打好蝇头结后剪去)。
上好弦的蝇头应置于岳山顶上的中部,不可向左超出岳山,否则音色必然木讷。也不可过于向右低垂,以免影响弦音的升高。
其关键在于轸颈部绒扣的调节,绒扣头部的长短适度,以及对绒扣绳绞伸缩弹性的估计。
琴底常见多用梓木、塞木等硬质木料制成,起反射音响的作用。基本上呈平面形(也有与面板胶合的一面斫成向上微凹状)。
(五)龙池、凤沼
底板的中部和尾部,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或圆形的洞孔,中部大的称龙池,尾部小的称风沼。
(六)雁足
在龙池与风沼之间近凤沼(约琴面的九徽)处,有两只支撑琴体和系缚琴弦的脚,称为雁足。
因须承重力,雁足都用坚实木料制成,因系琴弦故与底板的锲缝必须严密牢固。
(七)轸子、轸池、护轸
轸子系绒扣调节琴弦松紧长度、改变音高之用。
多用红木紫檀等坚韧耐磨的木料制成。中心头尾穿通,颈部旁侧有一斜孔与中心孔相通,侧孔斜向顶端。考究者孔口呈钝状,顶部孔端微微向中心凹陷。
底板上储放轸子的浅平凹巢,称为轸池。底板琴头两侧向下垂凸的部位称为护轸,保护轸子免受外力碰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