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无锡民间天籁道教音乐,速来围观吧

来源:古琴 时间:2023/4/20
白癜风精准疗效 http://m.39.net/pf/a_6185652.html

引言:“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并成为民众为这个城市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源泉。而音乐,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都以其特有的方式记载着城市的历史与精神,承担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下,在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打出文化牌,企图彰显城市个性的时候,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沉思:无锡,要凸显自己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独一性”,靠什么?在同打“吴文化”牌的苏南城市群中,要显现城市的文化个性,靠什么?在这样的追问中,音乐,特别是深植于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中的无锡道教音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无锡道教音乐起源

无锡道教起源于东晋天师道,无锡道乐与无锡道教同步发展,已有余年的历史。历史源远流长的无锡道乐,在清末到民国初时迎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无锡道教乐坛人才济济,高手辈出,出现了“五个档”、“八兄弟”、“十不拆”等在苏南地区颇有影响的班社组合,涌现了琴家阚献之、南鼓王朱勤甫、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等杰出代表。《二泉映月》、《十八拍》、《下西风》等就诞生于无锡道乐这方沃土。

无锡道教音乐内容介绍

无锡道教音乐发端于古代巫觋歌舞祭祀音乐,经千余年发展,至明清时期锡派道乐日臻完善,成为吴地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支脉。其音调以古朴典雅、兼具宗教韵味与江南丝竹传统的风格为世人称赞。就内容而言,无锡道教音乐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腔口”音乐,即道教科仪进行中法师演唱的部分,按照斋醮不同内容、不同场合表现功能,如《救苦赞》、《清静自然香》、《赞礼玄元》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性腔调。二是“梵音”音乐,即道家曲牌吹打,约有《桂枝香》、《醉仙戏》、《雁儿落》等笛曲曲牌百余首,在醮仪中多用于法事开始前的“发擂吹打”、“序奏”,以及法事过程中的舞蹈伴奏和演唱段落之间的过渡音乐,其慢、中、快鼓段的演奏极具特点,击鼓技艺堪称一绝。此外,也可作为独立的器乐曲演奏,用于其他娱乐性场合。三是“锣鼓”音乐,即苏南民间流行的“十番锣鼓”,虽然与“梵音”吹打同用于做道场,但在乐器配置、套路组合、演奏风格上并不相同。其细腻丰富、灵活多变的锣鼓敲击法(不同音色序列与节奏序列的组合),丝竹与锣鼓乐段相间的套曲结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道教音乐的表现力。

无锡道教音乐名人简介

1阿炳

说到无锡道教音乐,大家往往就会想到瞎子阿炳。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道士,自幼受到四句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说因果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便是他当时生活的重要写照。此外他还创作了《听松》、《大浪淘沙》等曲子。

2阚献之

阚献之是天韵社重要成员,擅长多种乐器,尤精古琴,民国的《申报》及无锡地方报纸《锡报》等曾多次刊载有关他与蒋汉槎等琴家演奏古琴的报道;五十年代,他还在无锡人民广播电台录播过古琴曲。同时,阚献之出身道士,并且是当时无锡道教界的知名人物,故与阿炳、朱勤甫等道友关系密切,他们之间的音乐交往非常多。所以,他是无锡近代古琴史、昆曲史以及民乐史上都绕不开的一位重要人物。

名人代表作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图为阿炳演奏二泉映月的场景。

《二泉映月》不但曲名优美,极富诗意,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悲鸣和诅咒黑暗,憧憬光明的心声。许多年来,由于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致在国际乐坛不胫而走,广泛流传,成为许多著名乐团演奏的经典曲目。毛主席在20世纪50年代初于上海听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后,评价说:“它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很好,要发扬光大之。”周总理也十分欣赏这首乐曲,指示有关部门灌制专门唱片,当作珍贵礼品赠给来访的国际友人。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和推崇民族优秀文化,亲切观看了进京演出的芭蕾舞剧《二泉映月》。

当代传承与发展

道教音乐在无锡城市文化个性的形成和传播上的价值不可质疑,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如“文革”的冲击致使传承中断等,无锡道教音乐的发展日趋式微:一是老道士“人亡艺绝“。许多口口相传的腔口艺术面临失传;二是经费不足,大量道教音乐的大量材料散落在民间,收集、保护的经费严重不足;三是人才缺乏,从道教音乐的研究者、保护者到传承者,业余性质的居多,仅凭对道教音乐的情感支撑,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机制。所以保护无锡道教音乐迫在眉睫。无锡老一辈的道长从小就要学习吹、拉、弹、唱,精通唢呐、笙、二胡、梆胡、琵琶等多种乐器。新中国成立后,无锡道乐高手大多加入了社会文艺团体,道教活动基本停止。“文革”中,无锡道乐几近衰亡。此后,道长们所传承的道乐技艺越来越少。无锡道乐的一些高超技艺,如朱勤甫的击鼓,在当地几乎失传。

好在现在无锡政府和人民都开始保护无锡特有的道教音乐。

政府——道教音乐文化基金会缺乏资金支持,是目前无锡道教音乐保护传承的最大瓶颈。无锡是经济强市,就政府层面而言,可以成立一个“文化基金会”,作为无锡道教音乐发展、保护与传承的物质基础,同时政府还应进一步研究制订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多方位筹集保护资金,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如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无锡道教音乐保护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循环和互动,促进道教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无锡道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无锡市道教协会成立道教音乐团。年,无锡道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无锡道教音乐有了自己的传承人。年4月,无锡道教音乐馆也在南水仙道院开放,成为收藏、研究、展示、交流、传承无锡道乐的基地。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无锡道教音乐文化,年下半年,无锡市道教协会在南长区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无锡道教音乐馆。从4个方面系统展示了无锡道教音乐保护、整理和发掘的成果:一是无锡道教音乐的历史厚重感,二是无锡道教音乐的杰出人物,三是无锡道教音乐的类型及器乐,四是无锡道教音乐的生态展示。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文秘和会展专业15级毕业生在无锡道教音乐中找灵感,所创作的《虎与狼》纪录片,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称号,上图为宣传片部分内容

这部《虎与道》纪录片,全片约25分钟,真实还原了无锡道教音乐的市级传承人伍虎勇这些年的传承之路。在对无锡道乐传承现状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被传承人伍虎勇的精神所感染。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他默默付出、任劳任怨,并在技艺上精益求精。

我深信,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有一个地方是无法抵达和替代的,那就是人的内心。

民间艺术如无锡道教音乐,一定会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能充盈温暖人的内心,寄托美好祝福,吉祥与平安,健康与财富,信仰与希望。,非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精湛的部分,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下,静下心、慢下来去品,才能觉出非遗之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