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古琴学习群里,一位同学发了一张琴谱,吸引了我——曲谱的背景是古装女子群舞,一群女子,青绿相接的衣裙,高绾的青丝发式,素雅的妆容,一字排开,清雅绝尘。
接着在百度里,又看到一个官媒劝诫视频,告诫大家不要盲目模仿那个舞蹈里“青绿腰”的动作,报道说有人竟因此已经腰脊受伤住院治疗。
很纳闷,现如今全民自媒体展示自我的时代,那究竟是怎样的舞,如此牵动人心,趋之若鹜呢?
1旷古青绿,舞动今朝
原来,那图那舞已不是什么新闻,只怪我今年除夕夜又没看春晚,所以对这个家喻户晓、人尽称颂的舞剧《只此青绿》孤陋寡闻了。
于是,网上搜罗了一下这只舞的来历背景——舞蹈创意源自北宋末期,18岁的年轻画家王希孟所著的《千里江山图》,再现当时中国山水画青绿水墨的发展史。
王希孟是宋徽宗亲传弟子,此画是他受教皇恩半年后所做,特敬献给徽宗的,徽宗颇为赞赏,后转赐予宠臣蔡京。此画立足传统,画里江河烟波浩渺,群山层峦起伏,人景交融,动静结合,栩栩如生,祥和安乐,是写意兼工美之佳作。
不愧为徽宗亲传弟子,18岁年纪的作品,竟代表了中国画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2千里江山,英才早逝
只可惜,天妒英才,世事沧桑。
如此少年才俊,在人生充满无限可能和希望的年纪却夭折了,此画是他留存于世的唯一一件作品,也是最不朽的作品。
更为不幸的是,年轻画家殒命不久,宋王朝就遭遇靖康之难,随后北宋没落、南宋飘摇。
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繁荣鼎盛时期,却因为政府强文弱武,不堪外侵,走向灭亡。
然,宋时的文化造诣和底蕴之于中国后人,无论是文学方面,还是书画方面,都产生着深厚的影响。当年画千里江山图时,18岁的王希孟定然不知自己存世将不久。但这并不影响他定格的青春,从北宋直到如今的,还一直活在后人的热爱里,如他那幅12米长卷《千里江山图》,青绿盎然绵延不绝。
历史不能预演,也不容改写。这是历史的遗憾,也正是历史的惊艳所在吧。
正如周国平写的那句:“不管生命多么短暂,我们要笑着生,笑着享乐,笑着受苦,这才不枉活一生。”3雪泥留痕,快意人生
与王希孟同为北宋时代的东坡先生,有诗云: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子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道出了人生漫漫征途无常,喜乐悲欢、爱恨得失都是不可避免人生的组成。
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但不影响继续追寻的执着。
盛极一时的大宋朝难逃厄运,却成就了千古佳作青绿画卷《千里江山图》,也成就了一代文人志士,如苏东坡爱民如子的壮志才情,王安石忧国忧民的执着变法。苏王两人,虽然在不同的阵营,曾经因为立场观点相悖,而生争端,互为政敌。
虽然,两人最终都流离失利,没能救大宋于水火之中。但他们都怀有共同的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和文以载道的士大夫精神。他们的文学成就和治国精神,影响传承至今。
人生暮年,江湖夜雨中,当三起三落的朝臣与二出二退的宰相相逢时,两人放下仇怨,“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成为彼此惺惺相惜的知己。
千里江山如画,雪泥鸿爪留痕。多少恩怨爱恨,都笑谈释然。
写在最后青山不墨千秋画,“只此青绿”舞千秋。
诗舞剧《只此青绿》,是今人对祖宗经典的演绎传承。
如今民众百姓学舞效仿,是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里,辛劳的人们,追求美好、释放自我的一种方式。
自古至今,快意人生,不过是怀着旷达的豪情壮志,执着于执拗不馁的精神,去追逐自己想要的,在一世春秋里,或留下些许痕迹,方不负人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