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用“高山流水觅知音”来形容知己难得、知音难觅的心情。其实最早“高山流水”的典故见于《列子·汤问》中,逐渐这一典故衍生出七十余个经典形象和数不尽的典义,有时还被用于正话反说的意思。《高山流水》实际是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传说先秦有一位琴师叫伯牙,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中弹琴,恰巧路过的樵夫钟子期听到这悠扬的琴声,被这音律吸引。他可以想象出来这琴声里所描绘的场景:“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不禁令伯牙惊叹:“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他十分欢喜自己可以遇到能和自己产生共鸣的朋友。现实生活中,知心的朋友难得,小编很羡慕一生得此知己者!
春秋时期,俞伯牙是楚国一位非常著名的音乐家。他聪明伶俐,音乐天赋极高,然后他跟着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琴师学习弹琴,刻苦练习,日复一日,终于在三年后俞伯牙的琴艺大有进展,也成为了当地很有名气的琴师。可是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伯牙,他虽然琴技出色,但总是不能在音乐造诣上有所发展,当时他的老师也明白伯牙的忧虑,于是开导他说:“我已经把毕生的琴技交给你了,你也学得很好,至于艺术性的方面还要你自己去感悟和创造。”看来光有天赋和技艺并不能创作出出色的音乐作品,这往往和创作者的灵感相关,就像现在的一些音乐家因为没有好的创作灵感就选择退出大众视线而多去体验生活,从而激发灵感。
伯牙也接受了老师的推荐去找一位住在东海岛上的一代宗师。这位琴师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见解,但是已经归隐,很少收徒弟了,伯牙当然喜出望外的前往寻找。伯牙和老师准备妥当以后,乘船前去东海,一路颠簸之后终于来到了东海的蓬莱山。老师让伯牙先在此等候,自己去接大师过来,说完乘船就离开了。可是都过了好几天了,俞伯牙在这里什么都没等到,此刻的他伤心至极,望着潮涨潮落的大海,听着林间鸟儿哀怨的啼叫,俞伯牙触景生情,然后有感而发,即兴弹奏了一曲,曲中流露的都是忧伤的感情。不过从这以后伯牙的琴艺倒是突飞猛进,令人不解。
小编揣测或许根本没有这样的一代宗师,这些都是伯牙的老师编出来的理由,想借此机会让伯牙多一些和自然界的接触,只有真正体验了生活,才能领悟曲中的意义。伯牙在孤岛上的这几天,每天都在和大海、树林、飞鸟为伴,如此纯粹的自然环境让他的心灵得到陶冶,从而获得了艺术的灵魂。这之后的不久,俞伯牙就创造出了传世之作,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师。可是他到了这个境界新的烦恼又出现了,他曲中表达的内涵,并没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听懂,这就是没有知己的烦恼,小编觉得这应该就是高手的孤独吧。于是有一天,伯牙乘船出游正巧遇到下雨,他把船靠岸避雨,看到眼前雨打江面的景象,听到耳边淅淅沥沥的雨声,他琴性大发,尽兴地投入创作之中。
忽然,俞伯牙的琴弦突然颤抖,这是和弹奏者心灵感应的一幕,说明附近有人在听。俞伯牙好奇地走出船外,只见一个打柴人正在专心致志地听着琴声。此人就是钟子期,伯牙很开心地把他请到船上,而且热情地为钟子期弹奏一曲。钟子期也很兴奋十分乐意听。伯牙分别弹奏了一曲高山和一曲流水,结果子期都可以听出来琴声所描绘的景象。这让伯牙喜出望外,立刻和子期结拜为兄弟。相约明年中秋再来此处相会。可惜的是,第二年这两兄弟就阴阳分隔了,子期已经去世了。伯牙心痛万分,来到子期的坟前,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
曲尽之后,伯牙就把琴弦斩断了,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弹琴给谁听呢?”说完他用琴不断地敲地来祭祀,琴破了、弦也断了。我们可以看出俞伯牙真的是伤心极了,能为了知己亲手斩断自己最爱的琴,此后他也决定不再弹琴。这份友情实在值得敬佩,小编觉得一辈子能遇上懂自己的人实在难得,如果可以遇到这样心灵相同的人,一定要真心对待,毕竟支持、信任都是相互的。真正的朋友也不一定非得整天黏在一起,因为懂得彼此,就算很长一段时间不见面,再次相见依旧会热泪盈眶。真正懂你的人,一个眼神就能领会你的意思。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身边的好朋友,珍惜难得一遇的知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