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人叫郭去非,他本是世家子弟,却不经商,不做官,只是喜欢音律。据说他在襁褓中听到有人弹琵琶,就在母亲的怀里欢喜地跳跃了起来,十五岁那年,他看到有一个姓戚的弹琴者,就依依不舍。
这个人是一个音律大家,一看这个小娃娃颇有天分,就指点他怎么弹琴,哪知道郭去非从此入了门,这一练就是几十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一时一刻都没有停歇。
由于他纵情音律,为人处事心和,清心寡欲,不但没有了上进心,哪怕有人挑衅他,他都不放在心里。于是大家给他起了一个雅号叫“琴痴”。但他弹琴的水平有多高,大家心里都没有谱。
这一年郭去非六十大寿,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郭去非不喜欢这种热闹,就一个人住在一间屋子里,让儿子出面去支应这些客人。
当天晚上,大家酒饱饭足,就有几个堂兄弟在起哄:“听说大哥练琴已经多年,琴艺已经出神入化,只是我们没有缘份,没有听过。今日大喜,不如请寿星出来,弹上一曲?”
众人一听都开始起哄,郭去非的儿子没有办法,只好来到父亲的门外请示,哪知道郭去非也不生气,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声:“这又有如何,你先去招呼他们,我一会儿便来!”
大约一柱香的时候,只见郭去非已经沐浴更衣,抱着一只琴起来出来:“我这琴并非俗物,乃圣贤之法器,可能弹出天地之间最美的声音,与鬼神相通!”
看他说得这么大,许多人心里都暗暗腹诽。其中一个老者仗着自己辈份大,就说道:“堂弟的琴艺,可以陶冶情操我信,但是能通鬼神,怕是愚兄不敢相信!”
郭去非也不辨别,只是让儿子燃了一柱熏香,吩咐下人多点一些蜡烛,将堂上照得亮一些,并关上窗户口,并叮嘱那些年轻的子侄不要害怕。
有人觉得没必要,就笑着说:“我们三四十人聚在这里,哪怕有鬼怪现形,又能如何?”
郭去非调整了一下琴弦,素手轻弹,琴声渐起。没过多久,琴声由平和转为悲伤,阴风突起,屋子里的灯烛也顿时昏暗了许多。窗外呜鸣声阵阵,就有人在悲鸣,听到这个声音,许多人头皮发麻,甚至一个妇人还吓得哭了出来。
哪知道随着琴弦一转,窗外的阴风声更大了,像来了几百个人,朝着窗子扔泥沙,窗纸都要裂了,让人汗毛都竖了起来,这一下,许多小孩子都吓得扑到了老人的怀里,瑟瑟发抖。
听到这,刚刚那个不相信的老者这一下信了,他连忙站了起来,对郭去非行了一个大礼:“贤弟的琴艺我们领教了,只是这琴声,还是停了罢,不然会吓破这些子侄辈的胆的。”
郭去非这才微微一笑,琴声开始平和起来,一时之间,那暗了下来的灯烛都亮了起来,屋子里开始变得祥和温暖,琴声渐止。
有客人问:“不知道叔叔弹的是何曲?竟有这样大的威力?”
郭去非说:“此曲名曰《普庵咒》,第一转才弹了一小段,看你们承受不住,这才收了!”
听郭去非这么说,所有的人都服了:“真是神技,另外的曲子我们不敢听了!”这才一一散去。
第二年清明节,郭去非带着本族的兄弟子侄辈,租了一条船前往武林祭礼先祖,看春光正好,他们一行人去吴山上游玩,晚上将船停在了城里。
哪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当天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山洪暴涨,河水漫过了河床,填平了岸边,堵住了桥洞。所有的船都无法行驶了,半夜又刮起了大风,无奈之下,他们将船停在了一个大户人家的水阁里。
由于他们没有准备,第二天就断了粮,眼看无以为继,大家就要饿肚子。就在众人惶惶然的时候,郭去非站了出来:“大家不要慌,今日患难之际,我只有贱卖我的琴艺,给大家换一碗饭吃了。”
众人一听:“我们被堵在这里,没办法上岸,你怎么卖艺?”
郭去非说:“无妨!”他来到了船头,将怀里的古琴给支了起来,开始弹起了《水调歌头》,琴声渺渺,众人听得都呆了。这个时候,水阁的窗子打开了,有人问弹琴的是谁,船家就给了答复。
没过多久,水阁的门打开了,请船家将船停在他们的院子里。几个衣着华丽的仆人,拿着伞,送一位衣着华贵,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的老者上了船。去掉雨披,大家吃惊地发现,此人竟穿着紫衣,一看至少是四品官以上。
老人进入船舱,看到郭去非,就非常正规地行了一个大礼,说道:“甫闻先生琴音清妙,我家小女学琴多年,一直没有遇到名师传授,先生如果不嫌弃小女天资庸碌,不如过府一叙?”
在他的邀请下,仆人们背着琴,扶着郭去君,邀请众人一起到家里休息半刻。
只见门庭宏敞,装饰奢华,一看就是官宦之家。
一番交谈,才知道老者是翰林学士出身,姓徐后来外放到本地做到观察使致仕。他们父女都喜欢音律,尤其喜欢弹琴,而这个水阁就是他们的琴室。
徐老爷子的女儿正在这里休憩,突然听到琴声与众不同,才让父亲前来邀请。
徐老爷子听说众人还没有吃饭,就命下人大开筵席,招待他们,还贴心地派人给船家送了米面,大家饿了一天,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
徐老爷子看郭去非是一个有道君子,就请他进入内室,让自己的女儿拜到了他的门下。徐小姐刚方二八,长相清丽,聪明俊秀,行事落落大方,郭去非一看就很喜欢。他试着奏了一曲,对徐小说来说:“大致的音调即是如此,你只要拨正每一个音节,就可以弹出高雅的音乐!”
徐小姐一试,果然非同凡响。郭去非问徐小姐想学什么曲子,就传了他一首《汉宫秋》。就这样,众人在徐府留了下来,两天之后,天气晴了,洪水也已经退去,大家想知道家里的汛情如何,急着回去。徐老爷子就想请其他人先走,郭去非再留几日。
郭去非说:“我也已经年近七旬,宿于外也不合常理,不敢在这里多留,您家小姐颇有天资,已经习得了我琴中三味,只要按我所说,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方大家!”说罢,他坚持不能长待,徐老爷子一看徐去非去意甚决。
这才派人送上一些钱财银两,恭恭敬敬地将郭去非送上了船,大家才挥手道别。
从此,郭去非的大名,在本地算是传了开来。许多喜欢音律的人,纷纷上门请教,郭去非不厌其烦,就一个人隐于硖石山,不知所踪,有人说他以音律入道,已经成仙了。
这个故事出自《续客窗闲话》,作者说,郭去非的琴技很高,许多人都称是他的弟子,但真正得到他的真传的,只有金道士,金道士将他的琴艺传给了丁养虚先生,他早年曾经在丁养虚先生家里,学会了一两首曲子。丁先生音律之妙,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超出其他人已经一大截,只可惜他没有缘份,无法听到郭去非先生弹曲,也是人生一撼。
而关于丁养虚先生的故事,则是另外一个故事,你想听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