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界的朋友对于古琴的认识并非是一致的。一派强调古琴的本质是乐器,弹出来的是音乐,因此要将演奏的技巧与手法作为第一性。目的是通过古琴的弹奏表演,展现乐音之美;另一派则强调古琴的本质是人文传统,因此精神境界的体会与提升是第一性的。目的是自娱、娱人、调节心性、提高人文道德修养。
一、古琴的本质是乐器
要想判断古琴是不是乐器,首先我们得知道“乐器”的概念。乐器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一定音律或节奏的工具。在中国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乐器的生产要求产品有精美的外观造型和良好的声学品质,其中包括音色、音乐和规定的音准高度,因而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严格。
1、精美的外观造型
古琴最初为礼器“铖”的外形,并且只有五根弦。后来,周文王为了纪念其子伯邑考,增加一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加了一根弦。所以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古琴都为七弦。
圣人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取天地之灵气,借万物之精华,创制了古琴,并以人身的各个部位来为古琴命名,有琴首、琴颈、琴肩、琴腰、琴尾等。
琴首的或圆或方;琴颈、琴腰内收弧度的或单或双等的处理,使得古琴有了不同的样式。最常见的有仲尼式、伏羲式、神农式、师旷式、子期式等。古琴的样式最初是斫琴师根据琴材的大小,因材制宜,制作出不同的样式,后来又慢慢融合了斫琴师的审美元素。久而久之,古琴便形成了其独特的一种“样式文化”。
2、良好的声学品质
由于古琴的有效振动弦长较长,所以具有较长的振动持续时间。这也是琴“韵”表现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是创造古琴音乐独特审美意境的重要保证。又因为古琴属于谐波成分丰富、频谱很宽的乐器。因此它的音色富于变化,且十分强调音色的处理与表现。
古琴的音色根据弹法可分为三大类:泛音、散音和按音。这三种音色,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古人将其与中国文化中的天、地、人相配,强化了古琴传统文化的色彩。
古琴演奏大家龚一先生曾说,古琴作为音乐文化载体,乐器才应是其最基本的属性,不应过分渲染其玄虚神秘的色彩。因此将基本练扎实才是习琴应有的态度。
古琴在很久以前是统治者用来教化万民,上通神明的礼器,它长久以来都被作为修身进德的器具。《礼记》中就有“君子无故不彻琴瑟”的说法。这是因为古琴以及古琴曲的很多曲意、意境,都是古代仁人君子、隐士高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世界观的符号化。
同时历代的琴学论著也层出不穷。唐诗宋词中与琴相关的大约有几十首;有关古琴的题材大量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以及绘画作品中,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也源自古琴。比如“阳春白雪”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古琴家师旷、“得心应手”来源于《列子》中师文弹琴的故事等。
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杰作”,这是全世界给予古琴的一种荣誉,也是世界音乐文化对古琴的一种肯定。
如果您需要得到更多购琴、学琴经验的分享,了解更多琴学知识等任何古琴的问题都可私信或留言!
我整理了一份古琴知识全套资料包,回复领取,希望对你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