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通长厘米隐间.2厘米额宽21.8厘米肩宽21.2厘米尾宽15.4厘米厚5.8厘米
“九霄环佩”琴,伏羲式,为盛唐雷氏作品,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紫漆,面底多处大块朱漆补髹,发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伤处可见灰胎下以葛布为底。龙池凤沼均作扁圆形,贴格为一条桐木薄片接口于池沼右侧当中。腹内纳音隆起,当池沼处复凹下呈圆底长沟状,深度约一厘米,宽二点五厘米,通贯于纳音的始终。蚌徽,红木轸,白玉足镂刻精美,紫檀岳尾。护轸亦为紫檀木所作,可能是清代广陵派琴家徐祺所装。
此器形制极为古朴浑厚,项与腰两处内收部位上下边做圆,使楞角线向内移动,缩小与其上下端侧面厚度的差距,今虽经补平而两端痕迹犹在。琴头则于额下向上减薄斜出,由此收到匀称的视觉效果。
琴背铭刻,龙池上方篆书“九霄环佩”琴名,下方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右行书“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及“诗梦斋印”一方。池左行书“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琴足上方行书“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苍海老龙吟。苏轼记”。凤沼上方“三唐琴榭”篆书长方印一方,下方“楚园藏琴”印一方。这些铭刻中“九霄环佩”及“包含”印断纹已通,显系同时旧刻。苏、黄题跋字在断纹上,与诗梦斋刻铭同是晚近所为。腹内左侧有寸许楷书刻款“开元癸丑三年斫”,开元三年是“乙卯”,而“癸丑”是开元元年,且“癸丑三年”语序不伦,故系历史上剖腹所作伪款。
此琴可追溯的藏家为晚清民初叶赫那拉·佛尼音布,字荷汀,后易姓叶名潜字鹤伏,号诗梦斋。其后递藏有“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有刘世珩即琴上铭刻“楚园藏琴”“三唐琴榭”者,再传子之泗,最后归藏刘晦之。
年,由当时文化部文物局郑振铎局长主持,从刘氏购得入藏故宫博物院至今。
神农式
唐代/通长.3厘米隐间厘米额宽19.2厘米
肩宽20.2厘米尾宽13.5厘米厚5.2厘米
“大圣遗音”琴,神农式,中唐制作。桐木斫,栗壳色漆,局部有零星朱漆后补。纯鹿角灰胎,蛇腹间牛毛断。圆形龙池,长圆凤沼,腹内纳音隆起。金徽玉轸,紫檀岳尾。
此琴各处尺寸均较盛唐“九霄环佩”为小,圆厚亦不及。然项腰之上下依然保留做圆手法,额下也是坡上减薄,具宽厚温润气质。
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行草“大圣遗音”琴名,下方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之两旁刻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均为贴金漆。所有铭刻安排协调妥当,是同时一手所为,故而俱系旧刻无疑。腹内圆龙池之四角朱漆隶书款“至德丙申”。天宝十四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乱,明皇奔蜀。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是为丙申年。北宋陈暘《乐书》云:“唐明皇返蜀,诏雷俨待诏襄阳。”可知此琴系改元时由雷俨负责斫制的宫琴。
“大圣遗音”为清宫旧藏,溥仪被逐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入宫点查,于南库墙隅见到此琴,而弦轸俱失,岳山崩缺,又因屋漏,长年滴雨,琴面大部堆积水垢,是以灰白如面漆脱落殆尽之状,结果被登记为“破琴一张”年,被当时负责古物馆的王世襄先生发现,后征得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同意,于年请古琴家管平湖先生为之修理,退去琴面水锈,按原来规格重配紫檀岳山,王先生于古董店购得的青玉珍足也得以配上。今修复已逾半个世纪,仍完好无损,灿烂生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