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是宋朝大文豪、画家、书法家苏轼为一把唐代古琴写的一首短诗,他还亲自把这首诗用楷书写在的琴上。
他的学生黄庭坚看到苏轼的诗和字,听了琴声后,也大为感动,在龙池左侧写下了“超迹苍霄太极”八个大字。
再往上就是这个琴的名字“九霄环佩”。
这把琴就是我国现存最有名的古琴,唐代的“九霄环佩”。梧桐作面,梓木为底,通体髹紫漆,多处跦漆修补。琴通长.5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5厘米,厚5.4厘米,底厚1.5厘米。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国家博物馆“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现象,这把宝琴引来无数的音乐爱好者观看、拍照和交流。
当金石之声在先秦充分展示其辉煌之时,作为中华文化象征之一的琴和琴乐似乎还处于幼年期。进入汉魏六朝之后,它一跃成为中国精英文化——文人音乐的典型代表,主宰了上下几千年中国音乐的“道”和“美”。
与“九霄环佩”携手亮相的还有宋代的“混沌材琴”“溪山晚馨琴”“轻雷琴”等,每一个都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同时,还有“远落平沙”“秋鸿”等古琴谱出现在一张张宝琴的上方,闭了眼,耳中仿佛就有琴曲在回荡,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
展览中,还辟出专区,以促尼式琴给观众介绍“古琴结构示意图”和“斫琴·琴道”的内容及步骤,展示了古琴从选材、开体、槽腹、合板、装配、成琴上弦的全部工艺流程,使观众在观赏古琴的同时,也能了解和增长古琴斫制的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