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各地飘雪,让人纷纷感慨:一下雪,南京就成了金陵——
雪后的城市古典静谧,仿佛回到了“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
江苏许多地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美得犯规,金陵、姑苏、琴川、广陵、京口……很多我们熟悉的诗词竟然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论书卷气和韵味,这些地名字字如诗——
金陵·南京
夫子庙秦淮河
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
姑苏·苏州
沧浪亭
苏州古称平江,又称姑苏。相传,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仅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吴地册封给胥。从此,吴中便有了“姑胥”之称。年代久了,“胥”字又不太好认,而在吴语中“胥”“苏”两字相近,于是“姑胥”就渐渐演变成“姑苏”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讲的正是苏州。
彭城·徐州
彭祖楼
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延陵·常州
廊桥
廊桥上的旗帜在雪中飞扬,一派春秋战役即视感。延陵是春秋时期古地名,准确说是今常州、江阴、丹阳等吴地沿江一带地区。两汉时期,延陵更名为毗陵。三国时期,人们仍习惯于将季札所居之地称为延陵。李白诗“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说的就是这里。
梁溪·无锡
梁溪现在是流经无锡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古时无锡的别称。无锡之名一直沿用至今,也有诸多别称,除了梁溪,还有新吴和金匮。梁溪的得名有两种说法,《无锡志》(元·王仁辅)里记载有“古溪极狭,南北朝时梁大同(公元—年)重浚,故号梁溪,南北长三十里”。也有相传东汉时著名文人梁鸿偕其妻孟光曾隐居于此,故而得名。
静海/紫琅·南通
南通濠河
“如花美眷临风落,似水流年静海深”美呆了!一个名字就是一首诗~其实南通还有个雅称叫“紫琅”。紫琅原是八小名山之一,又名狼山。宋朝有个地方官吏嫌狼字不雅,改“狼”为“琅”;又因狼山北坡呈紫色,把它改名为“紫琅山”。
郁州·连云港
连云港花果山
毓秀钟灵古郁州,几多往事足风流。试想一下,如果改为“毓秀钟灵古连云港,几多往事足风流。”是不是就不太顺口了?
不过,连云港这个名字本身也十分诗意,人们从云台山和连岛山各取一个字,于是有了“连云港”。
广陵·扬州
扬州瘦西湖
“一曲广陵天下知”,多少人的扬州梦是从这个名字延伸出去的。也因为李白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烟花三月的扬州成为千古“网红”。公元前年,楚怀王在邗城基础上筑广陵城,广陵之名始于此。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
海陵·泰州
泰州老街
东晋海陵,曾与金陵、广陵、兰陵齐名华夏。海陵二字,满怀风月。
公元前年,吴王刘濞,在黄海之滨建立了海陵粮仓,又利用临海之便利,建立了沿海盐场,煮海水为盐,致使当时吴国国力十分强盛,海陵之盛名也由此开始。
公元年,将海陵由县升为州,取国泰民安之意,多了几分烟火气息。
京口·镇江
镇江金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有一首经典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学生时代耳熟能详的必背篇目。北固山的后峰、中峰、前峰起伏连绵,前峰环抱着开阔高平地块,古人把前峰一带称之为京,取义为《尔雅》的“丘绝高曰京”,口指北固山下的江口。
琴川·常熟
常熟沙家浜
常熟是江苏的县级市。关于“琴川”的名字来由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常熟城内古代有自南向北平行排列的河道,像古琴的七根弦,故常熟别称“琴川”;另一是因为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在常熟所筑的“梧桐园”,又名“鸣琴川”,故常熟别称为“琴川”。
阳羡·宜兴
宜兴又称荆邑,阳羡,这三个名字都很好听。苏东坡有云: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山之南,水之北为阳。“羡”与“衍”古义相通,有田地肥沃即“衍沃”之意。荆溪是宜兴境内的大河,荆溪南面是天目山余脉铜官山这些山岭,而水的北面是平原沃野,所以把这块地方总称为“阳羡”。
你心中最美的地名是哪里?
欢迎来PK哦~
来源:荔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