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承认,古琴到了现代之后,就开始衰败。衰败的原因很简单,古琴是文人阶层的乐器,文人和现在的知识分子类似,但不完全相等。中国的文人不但有知识,还要有左琴右书的技艺,琴棋书画,是文人都得会。
琴棋书画,琴是第一位,但是古琴文人用它来干嘛?一个是修身养性,一个是以琴会友,另外就是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大自然,向内寻找自己的灵魂,寻找自己的初心,向外求得和大自然的和谐。
但是古琴不光可以修身养性,也可以‘撩妹’啊~现在的年轻人‘撩妹’,都是弹吉他,古琴就是用古琴。据说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就俘获了卓文君的心,让卓文君心甘情愿地为他抛弃家庭、财产、身份,跟着他跑到小地方去。当然,这一方面是不值得让人提倡的。但这证明了古琴的妙用,也说明了卓文君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爱情至上主义者。
到了近代之后,文人这个阶层逐渐的消失了,逐渐地被知识分子取代。文人要学什么呢?学四书五经,还要学弹琴,学书法。而现在我们学的是什么?小学是语数英,中学是生物化,大学是微积分,专业越分越细,现在的知识分子学的是一套新学。
所以古琴在近代的衰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古琴从一个生活学习的必需品,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这是一个新旧更替的轮换,新的东西出现,旧的东西被取代。
到了上个世纪,就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音乐研究所在全国做了一次琴人的普查。当时全中国大概有六七亿的人口,当时当时弹古琴的人,仅有一百个左右,在六七亿人口里微乎其微。所以那个时候,古琴艺术在中国,可以说是就做‘濒临灭绝’。
但是‘天不灭曹’,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当时的共识。年,昆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第一批二十几个项目里,中国的,唯一的一个。到了年,入选联合国这个项目的,就是古琴。
古琴成为了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从年到今年,不过是16年的时间,古琴艺术在我们中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命若游丝,到焕发青春,到蓬勃发展,到今天如洪水滔天一般的,在普及着古琴,在传承着古琴。我们今天,要把古琴的学习纳入一个正轨,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我们的历史接续,增加我们的民族的文化自信,保持古琴它的品味,和它内在的一个精神。
借鉴于《正午学堂》
知名音乐学家、非遗保护专家—田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