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派专题前面已经介绍了浙派和虞山派,本期将主要介绍传承自虞山派,而经过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的广陵派。
广陵即今扬州地区,地理位置上位于江苏中部,长江北岸,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界之处。相较于虞山派起源于常熟,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从而地区的琴文化受山水影响更大而言,广陵派所处的广陵地区,经济更为发达,由于京杭大运河的运输能力,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加频繁。因此广陵派琴风既传承了南方琴派的流畅淡远也兼容了北方琴派的大气磅礴和跌宕起伏。
徐常遇(生于康熙年间,生卒年份未详细记载),为江苏扬州人。徐常遇一生与琴为伍,从未致仕,一生学生嫡子弟子极多,其中较为有成就是他的儿子徐祜、徐袆。其主持编订的《澄鉴堂琴谱》,及其儿子徐祺的《五知斋琴谱》使得广陵派名声大噪,也因此传世不衰。
广陵派左手指法更为细腻,运用“吟”“猱”更多,音律上更为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徐常遇层提出古曲“宁减不增”,给琴曲留有空间,而不能破坏本身的意境,实际上这种主张极大的限制了对琴曲的创造,广陵派发展至今不断常遭,已经偏离徐常遇的主张。
代表琴谱:《澄鉴堂琴谱》、《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蕉庵琴谱》、《枯木禅琴谱》等。
代表琴曲:《广陵散》、《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