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一直以来用它的和谐之音、美妙之乐给聆听着带来生理、心理层面的诸多感受。先秦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总是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如《乐府》、隋唐的变文、唐代的律诗、宋代的词牌、元代的戏曲,音乐同文学交相辉映、共同发展。
中国的古典乐曲每一个标题后面都隐含着一段文学的叙述和描绘。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渔舟唱晚》等等,感受这些古典音乐,带来轻松愉悦,领悟真善美意境。“意境”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其中称:“诗有三境”,提出了意境、物境、情境三境说。中国古典音乐以独特的精神内涵融入到包罗绘画及诗书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音乐艺术自己就是一个文学、诗歌、美术的综合体。所有艺术都是在主观和客观相互关系之间建立起来的,中国艺术中诗与画能做到“互相启发,循环无端”。其实音乐与诗文,音乐与书法,音乐与诗画亦是如此。
意境通常我们叫“情景交融”也就是情与景的结合。意境的特点,主要是依据空间境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音乐与画都追求意境,即音乐中有画,画中有音乐,意中有境,境中有意。
如著名的乐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典型的用其独具中国韵律的融诗、画为一体的优秀作品。乐曲很好地将诗情与画意融合在音乐中,并带有浓厚的中国韵味。在音乐中,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刻画出水的“白润”与墨的“黑韵”交融在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带虚,从而形成一个意中之境的水墨音乐空间。它具有的“曲中有画,画中有曲”的强烈艺术感染力,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中的诗画意境。
在中国音乐史上,“中”“和”的美学观念也是一直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的。儒家提倡恬静淡雅的中和之乐,道家则主张法天贵真的自然之乐。都将和谐作为一种音乐审美的崇高理想,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规范、和谐发展的观念在中国音乐的情与景、虚与实、明与暗、隐与显等辩证认识中相互渗透。受儒、道二家思想的影响,音乐和诗画一样是文人们对天地,对人生,对社会的一项价值观察与评判,是他们心境的艺术折射。文人们通过传统乐器传达出他们所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从古琴曲《梅花三弄》、《阳春白雪》等作品,我们就能看出它们象征一种人格的美好或道德、政治的寄托,而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审美追求。(文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