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昏昏欲睡,进入不了学习或者工作状态,听什么音乐比较好?
答:
这个时候推荐聆听一下巴赫的复调音乐,《哥德堡变奏曲》会是不错的选择。
“习惯了每天都有歌声陪伴的日子,并不觉得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某个安静的下午,我突然问自己,如果没有了歌声,我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一位歌友在文章中写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体会到歌唱所带来的快乐,而喜欢唱歌的人往往更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因此,歌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更是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值得推广的锻炼方式。
歌唱的人都长寿?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人发现许多知名歌手都能活过八十岁甚至上百岁,这对于那个年代的医疗健康水平来说非同寻常,故提出了歌唱可使人健康、长寿的观点。现代研究表明歌唱的确具有增加肺活量、改善循环、减少抑郁等益处。
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唱诗班的成员在每次排练后,他们体内一种名为IgA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了%,而在一次公开演出后,这种免疫球蛋白更是增加了%。美国加州大学的罗伯特·贝克教授对唱歌的作用进行了长期研究,他表示:压力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如果你对自己做的事情感觉很好,免疫系统就会得到增强。
即使那些从来没有经过声乐训练的老人,也能通过唱歌得到实际的益处:医院看病和吃药的次数更少,也更不容易摔倒。
不过专家也提醒,传播歌唱能给我们带来健康与幸福,但也须掌握合理的“度”。过度用嗓会损伤声带,导致声带小结、息肉的形成。
听音乐能治病?
除了唱歌,听音乐也有好处,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杜懿杰副教授指出,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用乐如用药,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在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音乐疗法能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具有调理治疗的作用。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特定的音乐敏感区,每当外部的音乐语言与内部的心理频谱相对应,相呼应时,就会产生巨大的谐振和深刻的共鸣,音乐声波作用于大脑,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通过神经及神经体液的调节,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对调节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肠胃蠕动,促进唾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和加强新陈代谢等都有重要作用。杜懿杰医生通过心理测评发现患者忧郁及焦虑情绪,睡眠情况,兴趣及全身症状等均有明显好转,量表分值下降较多。
此外,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在经过放、化疗治疗后,免疫系统受到较大的影响。未接受音乐治疗人群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阳性细胞及NK细胞都下降较低,而接受音乐治疗的则无明显下降。这些都说明了免疫功能的变化与神经及精神活动是相关的,音乐疗法提高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变了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通过神经及体液的调节,使免疫功能得到增强。
杜懿杰医生告诉我们,音乐疗法与中药一样,也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等各种特性,必须由专业的音乐治疗师才能调配出合适的音乐处方。音乐也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效果均不相同。音乐疗法也需要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乐曲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一样,配伍得当,方能起到治疗效果。应用音乐治疗,也分正治、反治:让情绪激动狂躁的患者倾听平和悠扬的乐曲,属于正治,而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患者的悲伤、以快节奏音乐发泄患者兴奋狂躁情绪则属于反治。
听什么音乐有讲究
根据症状的不同,音乐处方也要像药物处方一样,量身定做,而且每天的不同时段,听什么音乐,都有一定的讲究。
比如说办公室人群每天紧张的工作忙碌之后,午休时,脑子一时放松不下来,睡不着,不妨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钢琴曲,空灵辽远的古琴曲,做个心灵瑜伽,冥想五分钟,比睡半小时更能让大脑放松;下班路上,堵车烦躁的时候,可以放一些抑制烦躁的《梅花三弄》、《平沙落雁》、这样的音乐最能够让人平静下来。
在临近睡觉的时候,最好聆听一些轻柔、安静的音乐,并且带有遐想空间的慢节奏的音乐,这样会有助于更快得进入睡眠状态。这时候大型协奏曲和交响乐就不要听了,有失眠症状的人,夜间催眠的音乐不适合有起伏、有内容、有可听性的,最好是听小型精致的器乐小品,比如《沉思》这样的旋律优美,宁静祥和,整曲在各个段落中的过渡平滑,没有太大的波澜的乐曲。
而那些有抑郁情绪的患者,无法振奋起精神的人,刚刚经受打击的人为了缓解悲伤可以试试柴可夫斯基的第六号交响曲《悲怆》、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命运》等。
早晨、午后、春困的时候,昏昏欲睡,进入不了学习或者工作状态,这个时候如果你聆听那种缓慢抒情的音乐可能会加剧你的困意,所以一些带有轻快节奏和思考性的音乐会非常合适。这个时候推荐聆听一下巴赫的复调音乐,轻松点的、不太严肃又充满思绪性的会比较好,《哥德堡变奏曲》会是一首不错的选择,如果从头开始听这部作品,你会很快被带入复杂的变奏世界,充满无穷的想象,会让人感觉精神百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