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名琴名家盛世弦歌儒风雅乐交相辉映

来源:古琴 时间:2024/12/4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徐聪琳/文江峰/摄

  一弹流水一弹月,传世宋琴,穿越九百多年,于衢州再次发声。

  9月27日至9月28日,“宋韵儒风·盛世弦歌”宋代大成殿专属古琴“清流戛玉”进衢州系列活动举行。

  名琴名家齐亮相盛世弦歌奏华章

  指间宫商,宙合万象。9月27日晚,中国琴会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家珍,中国琴会副会长、浙派古琴传人徐君跃,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章怡雯等一众古琴名家,汇聚南孔圣地,为衢州观众奉献了一场古韵悠悠的视听盛宴。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孔子挚爱古琴,一生都把古琴当成良伴。作为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和第二故乡,衢州也拥有历史悠久的古琴文化艺术:《宋史》记载铁面御史赵,携“一琴一鹤”赴成都的故事;浙派古琴的重要奠基者、“一代琴师”毛敏仲琴曲创作甚多,至今仍在流传的有《樵歌》《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等;明代衢郡龙游人祝公望寄情于古琴斫制,在山中操琴能使群猿聚而听之;已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浙派)代表性传承人徐晓英,一生与琴结缘,后期又专注古琴的发掘、传承和发扬,桃李满天下……

  为致敬先贤及衢州古琴文化,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围绕“传承与创新”,登台演奏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琴音有礼迎佳客。今晚,全国琴友的目光都聚焦在衢州。”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衢州市信安琴社社长张涛以一曲《烂柯行》,作为演奏会开场曲目。《烂柯行》由明代古琴家尹尔韬作曲,张涛据《天闻阁琴谱》打谱,琴曲取材于衢州烂柯山传说。他希望以琴音传递南孔文化,“我们以琴祭孔,努力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奏会,也借此机会倡议全国琴友,学习儒家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春风弄弦,山涧鸣鸟;冬雪送谱,夜深折竹。活动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中国当代杰出古琴演奏家、中国琴会会长赵家珍弹奏名琴——宋代大成殿专属古琴“清流戛玉”。“衢州是‘南孔圣地’,又与古琴之间有渊源,所以我一直对衢州非常向往。”活动现场,赵家珍弹奏了一曲《幽兰》,该曲传说为孔子所作,“在东南阙里奏响《幽兰》,我觉得对于古琴和儒学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契合、发展和传承。”

  据了解,古琴“清流戛玉”为仲尼式,颈处龙池上刻楷书“清流戛玉”,成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大成殿,为祭孔而制,琴名与琴形、琴款皆贯穿着儒家“中隐”的美学理念,历来为藏家所珍视。此琴近代先后历经冯舜钦、香港历风堂(吕寿琨门人)、攻玉山房递藏。目前,该琴归藏于均瑶健康公益古琴殿。

  琴音跨千载

  知音无古今

  “‘清流戛玉’是为了大成殿的落成而专门做的一张琴,而衢州又是南孔圣地,是圣人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和第二故乡。‘清流戛玉’千年后回归大成殿,衢州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还原于历史。”年,均瑶集团总裁、董事长王均豪在香港以万元价格拍得此琴,他以“天时、地利、人和”,来说明将传世宋琴首秀选择在衢州的原因。

  9月28日,衢州举行纪念孔子诞辰年祭祀典礼。当天下午,南宗孔氏家庙举办宋代大成殿专属古琴“清流戛玉”品鉴雅集。衢州琴友汇聚孔子坐像前,品鉴传世名琴,以乐行礼,以琴祭孔。雅集上的琴音或清丽优雅、或古朴雄健、或跌宕起伏,余音绕梁。

  “‘清流戛玉’已有九百多年历史,但它的演奏价值保留得非常好。无论是音质还是椴纹,都很完美。丝弦弹奏出来的声音也很古朴,有一种历史的沉淀感。”20岁的朱诚杰是衢州学院古琴社社长,他认为此次品鉴雅集有“意到、心到、手到、琴到”的氛围。琴友抚琴时,他闭眼聆听,“琴音跨千载,知音无古今。”

  “在得到‘清流戛玉’之前,我就有一个遐想,要让它回到大成殿。现在,遐想已成为现实。”雅集现场,王均豪弹奏古琴移植曲《我是中国人》,他说:“古琴文化是无价的,衢州的古琴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一名古琴爱好者,我希望尽己所能,把‘清流戛玉’融入衢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