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范卓峥、蔡君楠
青山绿水含深情,花满婺城醉人心。近年来,婺城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造“产业兴旺发达、农居明窗净几、农民安居乐业”的和美乡村,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新村图强、村民共富”,一幅幅整洁、文明、和谐、富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在婺城大地徐徐展开。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就是这幅乡村画卷中的一颗明珠。
因水而兴打造乡村建设“新样板”
十里桂花飘香四溢,一脉梅溪潺潺流淌。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里旅客络绎不绝,这不仅得益于岩头村距离金华市区仅11公里的距离优势,也得益于其近年来不断提档升级的乡村建设。
“这条梅溪是我们安地镇的‘门面河’,别看它现在这么清澈美丽,早几年真的是‘不堪入目’。”岩头村宣传干事胡健霄告诉记者,前些年,安地镇排查了梅溪沿岸36个排污口,并加强流域河道采砂治理,这才有了如今这般干干净净的新面貌、热热闹闹的新农村。
治水,只是岩头村乡村建设的起点。因水而兴的岩头村不断探路乡村文旅产业,完善配套设施,走出了一条“既美了村庄,又鼓了钱袋”的新路子。
农村文化礼堂,是落实乡风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岩头村自古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据了解,岩头村有唐代晚期建造的灵岩寺,更有“先有灵岩寺,后有金华府”的说法,相传经典婺剧《僧尼会》的故事雏形就出自岩头村。近年来,岩头村文化礼堂围绕“诗画岩头”主题,升级提档原先的文化礼堂,将“婺”文化、水墨诗画、非遗文化等植入进来,打造全市首家墨香文化礼堂,形成包括一号古建、二号古建和室外场地在内的占地多平方米的村级公共服务大综合体。
“一号古建的一楼主要承担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农家书屋、展示展陈、国学礼仪教育、婺剧沙龙区等功能,游客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我们岩头的非遗文化。二楼用作书画展览区、灵岩讲堂、诗词文化展区、书画创作室,婺文化的代表婺州窑、灵岩寺佛教文化,还有金华书画名家的作品都在这里得以展示。改造后,文化礼堂的观赏性与实用性逐渐统一起来了,一年可以接待30多万游客,直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胡健霄说道。
二号古建将主要承担研学及农创产品展销的功能,二楼的双创培训室,将作为开展书画培训、大学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的培训场所。一号古建与二号古建中有一块宽阔的场地,日前正在进行绿化改造、路面修整。据了解,这里将作为户外大型文体活动和大型商业活动场地使用,这会大大增加岩头村人气与活力。
对于游客来说,曾经的岩头也许只是风景美,而如今的岩头更是文化浓。“这是我第五次来岩头玩了,我和家人们喜欢这里的美丽景色、新鲜空气和农家土菜,现在更是爱上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家住金华市区的游客厉龙森说道。
乡村建设新样板已经擘画,文旅产业新篇章也已打开。今年,岩头村继续探路乡村文旅,以诗画岩头文化产业园等多个旅游项目为基础,建设体育休闲广场,占地约平方,建设梅溪河道水上游乐活动中心,将承载游泳、水上摩托、水球、皮划艇、赛龙舟、激流勇进等体育项目。
文旅融合携手走向共同富裕
依托秀丽的山水和厚重的历史人文,近年来,岩头村吸引了婺州染坊、希桐琴箫馆等一大批“非遗”入驻,文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们也搭上了“致富快班车”,办了起农家乐、民宿等一大批配套产业,探索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共富路”。
走进希桐琴箫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古琴制作各个流程的样本,加之古朴的装饰、老屋的底蕴,颇有一番风味。馆主严纪飞,从小便开始接触中国传统乐器,从北京到婺城,他用一颗“匠心”打造出一张张古琴的古朴典雅,在梅溪畔一次次奏响千古绝唱。
“古琴是有生命的,做出一把好的古琴就像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尽心尽力,更需注入感情。”说起古琴,严纪飞侃侃而谈。他告诉记者,制作优质的古琴需要经历选良材、定样式、制面板、挖槽腹、合琴胚、安附件、褙夏布、刮灰漆、髹糙漆、擦面漆、上琴弦等十余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往往需要整整两年的时间方能“培育”出一把好琴。
如今,岩头村文旅融合发展,带来了游客,也带来了传承和发展。“现在知道古琴并且喜爱古琴的人越来越多了,来学琴的人,各年龄段的都有。”严纪飞欣慰地告诉记者。
另一边,婺州扎染非遗传承人温国香正在工作室里,一手拿着扎染的布料,一手在笔记上记录,神情专注地创作新的工艺品,而不大的工作室也时不时地迎来三三两两的游客,挑选喜爱的围巾、衣物、背包等文创产品。“我们的染料从板蓝根、艾蒿、橘皮等天然植物中提取,其中以板蓝根为主染料。因此,产品没有花哨的颜色,但是,统一的青蓝色调中散发出一丝古朴的雅韵,也深得游客的喜爱。”温国香说。
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岩头村的餐饮、民宿等配套产业。“我们这里都是很有特色的农家小菜,随便看看。”一走近梅溪小院,记者就听见了老板娘赵献春热情的招待声,这个坐落在梅溪畔的农家小院,每到周末亦或是节假日,便食客满座,是远近有名的“网红打卡点”。
赵献春介绍,她是土生土长的岩头人,对家乡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年,她看中了家乡的发展前景,回乡办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几年下来,小院也随着岩头村文旅产业的发展,生意越来越红火,从最初的一天几桌增长到了如今的四五十桌。“今年以来,我们的营业额超过了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0%。”赵献春说。
值得一提的是,梅溪小院的红火生意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致富增收。除了收购周边村民们新鲜的食材,小院还成为了村民们售卖农特产品的平台,桂花糕、番薯粉、麻糍……村民们携手打造“舌尖上的美味”,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的好日子。
“依托文旅融合发展,今年我们村集体收入达60余万元,全村已接待游客十几万人,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超千万元。今年,我们更是引进了婺城区文艺创客联合会等平台入驻,引入好的项目和创意,也进一步解决资金、人才等资源不足问题。”岩头村党支部书记陈秋平介绍,如今,岩头村村容村貌进行了提升,引进了多个文创联合会,设立了一个文创产业园,打造了全市首家墨香文化礼堂,文旅发展由“点”连成了“线”,已形成“燎原之势”,村民“共富路”也越走越平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