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泽云孙晶孙绮曼
实习生王仪通讯员周小莉
图/孙绮曼
散声庄严恢弘如大地;泛声脆美轻清如天籁;按声委婉动人如人声……一个人,一把古琴,十指生秋水,数声弹夕阳。
在年北京冬奥会的广州宣传片里,80后古琴艺术(岭南派)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区宏山在广州永庆坊抚琴,并用流利英语向路过的外国友人介绍古琴悠远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古朴的青石板巷道上,中西碰撞,古今交汇,清越的琴声如流水般走进了大众心中。
区宏山出生于古琴世家,父亲区君虹师从岭南派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在广州市大德路附近,区宏山与父亲经营着一家古琴馆,斫琴、修复古琴、教授琴艺……两代人共同托举起岭南古琴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区宏山也更加清晰认识到了时代赋予自己这一代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
耳濡目染,他走上古琴传承路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自童年起,区宏山就在耳濡目染中接触到了古琴文化。父亲区君虹善修传世老琴、精于斫制良琴,是“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古澹清和的琴风见称。
小时候,看着父亲在家里斫琴、弹琴,小小年纪的区宏山兴趣盎然,边玩边跟着学习。“古琴曲子早早烙印在脑海里了,父亲弹一遍,我跟着弹一遍,也不用看曲谱,就这么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刚开始,区宏山只是把古琴当做一个兴趣爱好,并未想着以此为事业。大学时,他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修商务英语,毕业后就进入外贸行业。
未曾想,沉寂已久的古琴文化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年,中国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全世界听到了中国古琴的声音。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发注重,学生群体、年轻白领、退休教师……来自社会各界的不少人对古琴产生兴趣。“冥冥中似乎有一股力量牵引我走上传承这条道路。”年左右,区宏山选择回归,全身心投入到岭南古琴文化传承中。
年,首届广府庙会的成功举办,更坚定了区宏山的决心。那一年,区氏父子受邀在庙会上表演古琴曲目。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庙会结束后,陆续有十几位学员找到区宏山希望能进一步学习古琴。这个成效让区宏山很是惊喜。“也是从这一年起,我们正式面向社会招收古琴学生,实现从家族传承到社会传承的转变。”
打破传统,两代人的磨合与创新
一开始,对于是否参与广府庙会。父亲区君虹心存顾虑。几千年来,古琴往往给人一种明月松风的意境感。无论是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还是白居易的“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都格外强调古琴的演奏环境——静和独。在嘈杂喧闹的庙会上表演是不是有损古琴的古韵?放开收徒,阳春白雪会不会因此走向庸俗化?父子俩一开始心里都没底。
为此,区宏山与父亲区君虹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最终,区宏山与父亲达成了共识:古琴应该是一种“活”的艺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