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调弦方法
古琴的音域较为宽广,它从低音谱号下加二线大字组C第一弦的空弦音,到高音谱号上加三间小字三组d的七弦一徽泛音,共四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
况且这四个多八度的音基本上都是常用音域(由于古琴有效振动弦的长度较一般乐器长,音低振幅大,振动时包含的自然泛音较多,因此相邻的两个按、散八度音之间的八度感觉并不十分明显)。
泛音之多,应用之频繁,是古琴的一大特点。泛音是琴弦振动的同时,手指在弦的各振动节点上点触而得的声音,音色清晰明亮、晶莹圆润。
以七徽为中,两边相等距离的各徽为对应关系,音高完全相同。每根弦十三个徽上的泛音,连同《幽兰》《神人畅》《潇湘水云》等古曲中都已曾用过的“暗徽(“暗徽”泛音指不在徽位上的泛音)。
以音色清晰明亮为准,自一徽右侧到十三徽左侧,一根弦的暗徽泛音就有20余个。因此,整张琴上的泛音计有余个。
历代由于古琴的长度不一、琴家对定音高低的要求不同及琴体本身对琴弦张力的承受能力的不同,因而古琴定音的音高并无绝对统一的标准。
后因琴箫合奏、数琴合奏、乐队为古琴伴奏或琴歌演唱之需,产生了基本统一的空弦定音标准。
以常用的三弦定为F音高,并以F为宫音的“正调”(也有称“仲吕均、“黄钟调等)定弦弦式为例。
对于自龙龈至岳山-厘米左右有效振动弦长的古琴弦来说,这是较为适中的张力。偶有需要时还可升高、降低一个小二度或一个大二度。
琴弦校音常用的有两种方法:按散校弦法和泛音校弦法。
一、按散校弦法
按为按弦音,散为空弦音。假设七弦空弦音已定准,则用五弦十徽的按音与之同音相和,随之用四弦九徽的按音与之同音相和。
然后以四弦十徽按音为准,用六弦空弦音与之同音相和;再次之以六弦空弦音为准,用三弦九徽的按音与之同音相和。
以五弦空弦音为准,用二弦九徽的按音与之同音相和;最后以四弦空弦音为准,用一弦九徽的按音与之同音相和。
为视读明了,设表如下表中中文数字为弦名,阿拉伯数字为徽位名,“()”为空弦音。
此法传习甚久,然而如果乐器制作时徽位按放得不太准确、弦与琴面的距离高低不合标准,按弦时的张力过大或过小,徽位上的按弦音会产生较明显的音准偏差,不易校准音高。
二、泛音校弦法
假设七弦空弦音已定准,则以七弦七徽的泛音为准,校四弦五徽泛音与之同音相和;以四弦四徽泛音为准,校六弦五徽泛音与之同音相和。
以六弦七徽泛音为准,校三弦五徽泛音与之同音相和;以七弦五徽泛音为准,校五弦四徽泛音与之同音相和。
以五弦七徽泛音为准,校二弦五徽泛音与之同音相和;以四弦七徽泛音为准,校一弦五徽泛音与之同音相和。
在实际操作时,不一定都以七弦作为标准音高,也可以其他任何一条弦作为标准音高,校正其他弦的音准。
同样,由于琴上七徽两侧等距离的各徽(如六、八徽;五、九徽;四、十徽等)是对称的,其音高也完全相同。
因此除了在七徽与五徽、四徽与五徽等徽位校对相间弦的音高外,也司‘在七徽与九徽、九徽与十徽等徽位校弦,两者音高完全相同。
经常弹奏的琴弦在校音前,可先将七根弦统校一次,然后仅择其不准之弦再校之。
六组琴音校音的过程中,最后有可能出现少许误差,因此校音完毕后,有必要再校对六弦与一弦、七弦与二弦的音准。
校弦时先弹奏已确定校准的弦音,再弹奏待校准的弦音,造成“先人为主的印象。谁与待校的音两音依次快速弹奏后(余音约有七八秒之长)。
右手迅速抓准该弦轸子,在余音中连续旋低旋高音响,旋到准确为止,如此则可大大缩短校弦时间。
校音时古琴的定弦音高因琴而异、因人而异,在校音时不一定非以某固定音高为基准定出每根弦的音高。
可以以自己的标准或琴张力的承受能力,或最适合该琴的振动频率,定出符合某弦式的音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