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余音不灭千年文化

来源:古琴 时间:2022/10/15
北京治皮肤科的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多首,琴谱多部,琴歌首。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缘起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琴操》载:伏羲作琴。《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汉代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周朝时,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千古传诵。东汉晚期确定了琴的型制,已知最古老的成文琴指法乐谱也可追溯到汉朝。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其中历史名琴“焦尾琴”也是由蔡邕创作。另还出现司马相如、刘向、桓谭等著名琴人,也出现了大量传世名曲。在之后的历史更迭之中,古琴的发展也带有其不同的时代特色。近代以来,改革开放的进程更是让古琴文化远播海外。由于古琴及其所象征传文化思想的式微,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琴式

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钟离式(鹤鸣秋月琴)、剑式。其中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琴谱文字谱为一篇详细说明弹奏法的文字,不直接记音高和节奏。今世仅存的文字谱为南朝梁丘明所撰的《碣石调幽兰》,现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现今演奏的《碣石调幽兰》就是根据该谱打出的。减字谱相传为唐代曹柔根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减字谱的每一字块为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这种谱式主要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音高和节奏,所以属于指法谱。

琴弦一弦属土为宫二弦属金为商三弦属木为角四弦属火为徵五弦属水为羽六弦文声主少宫七弦武声主少商

琴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古琴的声音非常独特,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古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这里的静还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琴作为主要的乐器,也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

四大名琴齐桓公的楚庄王的司马相如的蔡邕的十大名曲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阳春白雪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醉渔唱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