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讯《诗经》有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近日,来自巴基斯坦、韩国、佛得角的5名外国友人跟随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外国友人体验活动来到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体验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古琴。
进入古琴教室,十张古琴映入眼帘。待大家纷纷落座后,古琴老师张满便开始为大家介绍古琴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历程。关于琴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周朝时,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兴盛于民间。在中国古代社会,陪伴文人的主要有两样东西,即“书万卷,琴一张”。对古代文人而言,琴是传统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是文人素质的一种基本修养。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文人、学者以至于一些古代帝王,如孔子、诸葛亮、乾隆等,他们不但拥有渊博的知识,还是弹琴的高手。
张满老师介绍到,一张古琴就是一个微缩的世界,她让大家仔细观察每个人面前的古琴,从古琴的形制上细数古人的智慧。古琴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琴徽有十三个,十二象征一年十二月,中间一徽为元气之统,象征一阴一阳之道。宫、商、角、徽、羽五弦,象征五行金、木、水、火、土。琴面上有岳山、龙龈,象征崇山峻岭,琴底有龙池、凤沼,象征江河大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抚琴的过程已经远远超越了音乐的功能,而变成了一个与天地对话的过程,一个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过程。
在欣赏张老师弹奏的《阳关三叠》片段后,古琴课堂迎来了第一波小高潮,引发了外国友人的啧啧称赞。课堂上外国友人跃跃欲试,时不时地拨弄琴弦,也想要跟老师一样,弹奏出和谐的曲调。随后,张老师教授给大家《沧海一声笑》的片段,在经过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及练习,外国友人很快掌握了该曲的指法。当不太流畅却又准确无比的曲调在这些“洋学生”的指尖流淌时,令所有人都惊喜不已。
古琴不只是一种乐器或一种音乐艺术,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突出价值的传统文化。学习古琴不仅可以愉已愉人,而且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更多外国人通过学习与体验古琴,来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文/伊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