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1日消息(记者彭玉冰)捧一管洞箫,柔美的“清明上河图”画面随着旋律徐徐展开……
刘云欢
弹一曲“阳关三叠”,千年雅乐余音绕梁不尽……
能吹会弹的刘云欢,是一位80后的湖南郴州年轻人。身材瘦削的他留着一头齐肩短发,见过他的人往往会忍不住问他:“你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吗?”
无怪乎人们难以置信,刚刚三十出头的刘云欢,能上手演奏的乐器太多了,“我会的乐器比较杂,基本上传统的乐器我都会去涉猎一些,会的比较多,精的比较少。像竹笛、洞箫、埙、胡、唢呐、编钟、大鼓之类的,我都会一些。”
吹拉弹奏,刘云欢几乎无所不会。幼年跟着太爷爷学习竹笛和古琴的他,斫琴更是长项,“我学的第一个木工,并不是斫琴,我的第一个木工是棺材,(做)棺材算是我做木工的入门……”
从小就被人称做“小木匠”的刘云欢,六岁开始跟师傅学习做棺材。他说,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逐渐接触到中国传统的木制榫卯结构,也由此成就了后来他能成为中国当代斫琴名家的不虚地位。
刘云欢认为,“其实斫琴,是个木工就能斫出来,但是要想斫好一张琴,却是不容易的。我斫琴,半成品、残次品也是不计其数,就在一个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不断去做。以前,我也会买一些名家的琴拆开来看看,有机会还会把老琴拆开来看看,然后慢慢地就开始明白了其中的很多道理,原来斫琴,并不是我们想像的,简简单单的两块木头一合就是一张琴。”
而立之年的刘云欢在山东泰山脚下建起了一家“榣山琴院”,“我在泰山脚下建馆,主要是觉得五岳之尊——泰山给我的感觉非常厚重,我觉得这个地方能留住我,所以就在泰山脚下安定了下来……”
平时,刘云欢在这里静心斫琴,看书,写字,练剑,以琴会友;闲暇时,他也会背一张琴云游四方。他说,他要把年青的时光用来观察世界,待到人生50岁时,再安静下来,与琴为伴,“我觉得古琴是不会断了传承的。它是断不了的。我希望古琴能沉寂下来,多点沉淀,少点浮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