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又称瑶琴、七弦琴。作为古代文人四艺之首,古琴历史十分悠久。上古时期有伏羲削桐为琴、神农造琴等神话传说,据《诗经》记载,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已有琴。且琴曲以减字谱记录留存于世,遗存甚丰,琴人仍可据谱奏出悦心古音。
古琴文化讲求中正平和、天人合一与儒家思想有诸多互通之处。历代文人皆以琴修身正心,又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以平其心,以畅其志”之说。古琴作为器乐,可体现礼乐文化中“知乐则近乎礼”的社会思想,同时古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古琴曲目中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高深意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载体。琴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三百六十五天。琴的音色有散音、按音和泛音之分,分别象征着天、地和人,体现天人合一之思想。古琴形制种类甚多,命名也予以社会秩序、等级之含义,有教化人伦之深意。
琴之为乐,首重中正,历代琴论皆认为,琴音不合于正,即使再极尽华美或凄婉,也不足为贵。昔有子路鼓琴,孔子闻之曰:“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可知儒家琴道以琴为圣乐,以温柔居中为尚,而反对故作戚戚之态。亦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儒家精神追求相对应。琴是传统人文精神的象征,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神奇秘谱》言琴,“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实天地之灵气,太古之神物,乃中国圣人治世之音,君子修养之物”。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古琴以清和淡雅清和淡雅为特点,注重弦外之音。先秦时期有伯牙绝弦谢子期,可知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东晋陶渊明持无弦琴,亦能自得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无论学习古琴还是聆听琴音,首当注重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琴曲的背景知识,而不仅仅囿与弦上之声,方得体会其中妙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