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cm),象征一年天(一说象征周天度),宽约六寸(20cm左右),厚约二寸(6cm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徽、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琴还有十三徽分别象征12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琴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
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声”,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由于琴没有“品”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振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言,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从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以看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古琴造型常见的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等十四种琴形,主要是依琴体的颈、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