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古琴断纹之美

来源:古琴 时间:2022/6/3

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所谓断纹,是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纹。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龟纹断等。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所以,断纹也是判断古琴古老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

《琴笺》所说:“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相去一寸或半寸许。有龙纹断,其纹圆大。有龟纹、冰裂纹者,未及见之。”

北宋欧阳修在《三琴记》中说:“吾家三琴,其一传为张越琴,其一传为娄则琴,其一传为雷氏琴,……琴面皆有横纹如蛇腹,世之识琴者以此为古琴,盖其漆过百年始有断纹,用以为验尔。”

蛇腹断纹

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集·古琴辨》中说:“古琴以断纹为证,盖琴不历五百岁不断,其纹横截琴面,相去或一寸或二寸,节节相似如蛇腹下纹。有细纹断如发,千百条亦停匀,多在琴之两旁,而近岳则无之。又有面与底皆断者。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头,此非千余栽不能有也。

梅花断纹

”明代中期的高濂在《燕闲清赏》中说:“断纹有梅花者为最古,牛毛纹者次之,蛇腹纹者为下品也,且易伪。而伪法以火逼热,以雪罨上,随皴成裂,俨若蛇腹,寸许相去一条。或以鸡子清入灰作琴,用甑蒸之,悬于风日燥处,亦能断纹少细……”

牛毛断纹

明代中晚期的屠隆在《琴笺》中说:“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相去一寸或半寸许;有龙纹断,其纹圆大;有龟纹、冰裂纹者,未及见之。”

冰纹断纹

最古的梅花断、牛毛断,当然非常罕见。而唐、宋之古琴一般以蛇腹断为主,杂有流水断、冰纹断等断纹。   

  古琴上的断纹形状和漆灰的关系也很大,如明朝以后之古琴,由于漆灰质量的变化,加之漆层较薄,断纹种类反而较多,主要有:蛇腹断、流水断、冰纹断、牛毛断、龙鳞断、龟纹断等。

流水牛毛断

  古琴上有好的断纹,不仅是古代文物的佐证,同样也使古琴更加美观,又使古琴的声音更加松透古雅,音色更妙。当然,并不见得古琴上断纹越多就越好。有些断纹裂开翘起,有碍弹奏,则应当修复了。   

此外,也有伪造断纹的,但伪造的断纹大失自然,对行家来说,是很容易看破的。

古琴的断纹,作为古琴岁月之见证,其时间愈久,则断纹愈多。一般清中期以后的琴,很少有断纹出现。然而,鉴定古琴的年代,虽以断纹为重,但也并不绝对。因为,断纹的出现,和气候;髹漆工艺等均有关系。尤其是古琴的漆胎,一般来说,要是漆胎薄,比较容易起断纹。瓦灰胎比较松脆,比鹿角霜胎和八宝灰胎容易起断纹。因此,假如一张传世老琴是用纯鹿角霜胎,又比较厚的话,那么其琴体的断纹就更显珍贵了。反之,要是用比较薄的瓦灰胎,起断纹后往往容易成片剥落,很难修理,故不为琴家所重。

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这是鉴定古琴非常重要的一点。伪制断纹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进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风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其实,断纹真伪经仔细观察区别还是很大的,真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而假断纹经过冷热催化或刀刻等过程,难免有失自然,出现破绽。古琴的铭刻,也是鉴定古琴真伪的重要依据。古琴背均为刻款,而古琴腹则有刻款和写款两种,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写的若年代长久,则较难辨识。古琴腹内之刻款,如古琴体两侧上下板粘合处无剖过重修的痕迹,大多是原款,若发现重修痕迹则需仔细研究。最难辨认的是将老古琴剖开重修刻上伪款而粘合处又做得天衣无缝者和用古木制古琴时就刻上伪款者。不管腹款、背款,资深的鉴定家还可以从历代帝王年号的惯称、用字避讳及一个朝代或某书法家的书风加以辨认。

以弹奏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会以古琴的音色为主要标准之一,我们听一张古琴的声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准音色均匀,泛音明亮如珠而反应灵敏,就知是一张上好的古琴了。有的古琴因有断纹,而按音弹奏时会出现“刹音”,影响听觉,此时要慎重权衡得失,切勿轻易弃之。收藏古琴一般选择干燥墙壁垂挂,不宜长时间平放;若长时间平放,则容易造成“塌腰”。古琴作为乐器应经常弹奏为好,否则会使音色暗、涩,且会生虫存蛀损坏古琴。

 明屠隆论古琴曰:“古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也就是说古琴是一种不可闲置的乐器,很多古琴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古琴越弹越好。所以古琴也是有生命的,当厚厚的漆面包裹着整个古琴身的时候,体内的能力需要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古琴身的震动,古琴体会慢慢松透,漆面也会慢慢干燥出现裂纹,它的身体得到了呼吸,古琴的声音去掉了火气,古琴也更加苍松、脆亮了。

习琴当由技入艺,由艺入道,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在琴道、琴德、琴境的体悟,认识自我、寻找自我,完善自我、清静身心。

琴声不辍只为知音......

纳音古琴学习报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