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孔学堂年终盘点线上直播孔学堂溪山系列活

来源:古琴 时间:2023/1/28

疫情之下和后疫情时代如何发挥文化担当?贵阳孔学堂通过创新形式,把原来在线下举办的“溪山书会”“溪山翰迹”“溪山踏歌行”等品牌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直播+现场等方式,让广大文化热爱者在家也能阅读、观展和赏乐,不因疫情而中断。

“在特殊的年,孔学堂及时调整,努力创新,通过线上和直播等形式增加了延时性、体验感和互动性,让广大市民最大限度获得文化艺术的滋养和熏陶,践行了作为精神高地该有的文化担当。”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索晓霞表示,孔学堂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一直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溪山系列品牌正是推出的典范之一。

溪山书会:

线上+线下,用书香战“疫”、让阅读通达未来

线上“溪山书会”:杨早推荐您读读汪曾祺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抗疫战疫成为全省上下头等大事。此时,贵阳孔学堂迅速做出部署,与全省人民一起,积极行动,守望相助,坚持书香战“疫”。线上“溪山书会”围绕“春天恰是读书天,宅在家里读好书”的主题活动于2月3日启动,首先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带领读者走进作家汪曾祺的世界。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先后有22位作家、知名学者、知深读书人参与活动,他们每天向读者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撰写相关书评,与书友探讨阅读体验,让书友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有价值的阅读信息。

让书友们深感参与感十足的是,不仅可以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分享个人阅读感想与故事,还可以通过线上知识问答、线上听书答题和线上朗读等活动,来获得畅销书等奖品的机会。

当疫情减轻后,线下“溪山书会”模式重新启动,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随之而来:“新书分享”、“与书重遇”、“古诗解读”、“亲子阅读”、“品茶香赏书韵”、“古琴鉴赏”等不同主题活动的呈现,让热爱阅读的朋友都能找到自己的所爱。

溪山书会第十期:走进文化茅台创新体验中心从书里书外讲述《乡土中国》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期间,“溪山书会”也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活动。5月28日,第第十一期“溪山书会”走进文化茅台创新体验中心,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周之江作为主讲嘉宾,为参与读书活动的多位书友,讲述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

溪山书会第十四期“《诗经》赏析与亲子阅读”活动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8月17日,第十四期“《诗经》赏析与亲子阅读”活动,在余音袅袅的古琴声与清脆稚嫩的童声吟诵中正式开启,10余组亲子家庭在书会现场品读国学经典,共赏《诗经》之美。

溪山书会第十七期:著名作家叶辛与读者畅叙贵州情缘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11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叶辛受邀参加溪山书会第十七期,与现场读者讲述自己的贵州情结,并向大家分享《打开贵州这本》《茅台酒秘史》两部作品。

溪山书会第十八期:学者和后人共话“老头儿汪曾祺”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11月22日,溪山书会第18期及相关活动举行,汪曾祺儿子汪朗和女儿汪朝,以及杨早、苏北、龙冬等嘉宾,一起共话“老头儿汪曾祺”,分享《宁作我》《拾读汪曾祺》两部新书,活动换了三四个地点,但仍受到读者热情追捧。

溪山书会第十九期:走进《孔学堂赋》背后的创作故事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12月15日,年最后一场活动——“《孔学堂赋》的创作与赏析分享会”举行,也为今年的溪山书会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该赋以跌宕起伏、纵横决荡的文字,让读者对孔学堂的来龙去脉、山川风物、建筑构造、文化涵养等方面的风格特点,都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周之江表示,在这特殊的一年里,“溪山书会”灵活应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书友们提供了精神粮食,发挥了疫情之下的文化担当。

《孔学堂赋》

《孔学堂赋》高度肯定了孔学堂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成绩,并对赓续文脉的担当与使命寄予了深厚的文化情怀。这些,都是我们不断前行,越做越好的动力。

溪山翰迹:

直播+互动,视觉盛宴打破时空界限

自省的书写——陈履生抗疫百字巡展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疫情期间,人们禁足在家,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疫情、自我和人类社会进行反思。艺术家陈履生,就把这些反思表现在个汉字的书写中。

自省的书写——陈履生抗疫百字巡展

武汉解封当日,他便在深圳举行了“自省的书写——陈履生抗疫百字巡展”。而4月27日,第二站就来到了贵阳孔学堂。

这些汉字,既是他对个人的自我反省,也希望以此激发人们对疫情期间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省。

展览现场,陈履生不仅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详细地为读者解读其中的部分汉字,还现场为“天眼”读者题写团扇,10位幸运读者成功领取了这份特殊的礼物。

“自省的书写——陈履生抗疫百字巡展”线上展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为了弥补观众不能亲临现场观展的遗憾,孔学堂还特意开启了线上展览,以让大家一饱眼福。

事实上,线上展览+直播的方式,一直是孔学堂溪山翰迹系列活动在疫情期间的主要呈现形式。期间,“兰亭的故事”展、“丝路记忆”中国摩崖艺术展、“阳明的故事黔浙两地书法展”等数十次“溪山翰迹”系列展览,均通过线上的方式与观众再“见面”。

生命礼赞的乐天派——平坡苗族绘画展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溪山翰迹·艺海后浪——首届全国80后绘画作品展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西泠胜迹”名迹名家主题作品展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溪山翰迹·“世界的老子”国际漫画展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而之后举行的线下展览,也大都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生命礼赞的乐天派——平坡苗族绘画展”、“艺海后浪”首届全国80后绘画作品线上展、“浮华尘世——北京春秋版画博物馆收藏日本浮世绘精品展”、“西泠胜迹”名迹名家主题作品展、“世界的老子”国际漫画展等,无一不深受观众喜爱。

浮华尘世——北京春秋版画博物馆收藏日本浮世绘精品展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其中,日本浮世绘精品展全程直播后,超过10万人次网友在线观看。而线上陆续推出的展览,也获得了观众的青睐。全年共推出线上展览48期,线下展览7场,线上线下观展人数超过万人次。不少网友留言道,直播+线上的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艺术欣赏变得更加便捷,真是贴心又温暖。

溪山踏歌行:

传统+时尚大美之音陶冶心灵

如果说“溪山书会”的分享是一次次精神大餐,那孔学堂“溪山踏歌行”系列舞台公益演出,带给观众的则是一场场听觉盛宴。

“秋来风日清琴语纳微凉”——孔学堂秋季传统音乐雅集活动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10月18日晚,孔学堂年第一场充满诗意的“溪山踏歌行”演出如期而至,阳明大讲堂传来阵阵弦歌与吟诵之音,贵州省古琴学会会长吴若杰、贵州省朗诵文学研究会会长戴青等多位资深音乐人和播音艺术家以诗歌之名,让观众在古朴而典雅的琴声中体验古典诗歌吟唱的深远雅韵。

尺八、古琴与箫笛专场音乐会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弦歌泠泠、意味悠远。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纷纷表示,疫情原因致使今年的雅集姗姗来迟,但也正因此,更加令人回味,也更期待下一场活动。10月31日晚,别具风味的“尺八、古琴与箫笛专场音乐会”奏响,多种传统器乐在舞台交融,为市民的周末时光带来了又一场视听盛宴。

“红色中国·粤韵飞扬”音乐会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之后,“溪山踏歌行”系列活动、“红色中国·粤韵飞扬”专场音乐会、“璀璨筝韵·翡翠筝团传统及当代古筝作品”鉴赏音乐会先后举行,带领市民感受风格古典与时尚并存的演奏技艺,进行浸入式的视听体验。

“璀璨筝韵·翡翠筝团传统及当代古筝作品”鉴赏音乐会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和资深乐迷,我从活动开始,几乎一场不落地听,不仅享受到了大城市才有的音乐大餐,而且见证了活动形式的不断推陈出新,真的很开心,也很感动。”采访中,市民张女士如此表达自己与这一品牌活动的感情。

“溪山踏歌行”传统文化品牌自年开创,至今已演出20余场,累计现场听众近3万人。本年度共演出5场音乐会,现场观众人数达余人次,线上累计传播、覆盖、浏览量逾百万人次。

“这一品牌致力于传统音乐和经典舞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市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4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形式,力争为市民带来最佳的视听体验。”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周之江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毫

编辑/唐嘉阳

校检/王飞

编审/李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