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经常蹲在田边,静听麦苗用力生长的声音,深秋时节,每当看到最后一片黄叶飘落,紧紧依偎大地,会为落叶感到孤单。
如今年岁渐老,常常忽略清晨第一缕曙光落在窗棂,又错过了与南归的雁阵一一告别。忘记了落雪之后大地的本来面目,又想不起最后一次遥望夜空所念何人。
是我们太粗心,还是我们走得太快丢失了那一颗玲珑剔透的“诗心”?
诗人余秀华说:“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得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诗心即童心,诗心的回归应该是童心的回归。我一个半百之人,就不能为了诗去一次远方吗?当然可以,做一次老顽童又如何!
跟女儿确认过眼神,决定立刻出发。从青海到湖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学诗!
我大学学的是水利工程专业,说得再具体点就是修水库大坝,这个专业和诗情画意相去甚远,生活的柴米油盐让我忘记了还有“诗”。
一次听到电视里传来儿童稚嫩的声音“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心里那颗诗意的种子蠢蠢欲动。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深深吸引着我,偶尔跟读朗诵,竟觉齿颊生香,心情愉悦,即便不会填词作诗,心里的香气也久久不散。
去书院学诗,就像红楼梦“大观园”的现代版,无论是诗词写作、茶道香道,还是古琴昆曲,对于我来说,都既新鲜又好奇,既喜欢又担心。
转而一想就算学不会,写不好,和女儿一起过一过世外桃源的日子,在古色古香的书院吟咏平仄格律、于高山流水琴音中品茗闻香,暂时忘却生活的诸多烦恼,该是多么惬意而美好的生活呀。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改成了“趁我不老,学诗趁早”。
安陵书院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是一个卧波便江之上的独体小岛,书院始建于宋代,因永兴古号安陵,故名。有“北有岳麓、南有安陵之称”。至今独领风骚三百余年。
一代名流曾经讲学于书院,如宋代的朱熹、范成大、韩愈、潘畴、宋若水、黄干,明代的王守仁、湛若水、蔡汝楠、邹守益等,清代左宗棠等。现在的安陵书院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一处清幽之地。
在这里学习格律诗和茶文化,每日置身在风雅别致的园林中,诗情盎然,诗意萌发,虽被平平仄仄折磨得睡意皆无,但是作为一个零起点的初学者,收获颇丰。刚到书院的那天,是凌晨四点,书院朱红色的大门在灯笼的映照下,有离尘隔世的清寂,清晨鸟声婉转,琴音阵阵,学诗梦渐渐苏醒。
我希望经过系统学习,能从一个门外偷窥诗歌的爱好者,懂得了格律诗写作的基本规律,完成人生中第一首符合要求的绝句。
第一天讲的是对课,老师讲完规律,留了课堂作业“两个黄鹂鸣翠柳”,我不假思索写下了“三只白狗叫蓝田”,美滋滋让老师看,老师说太难听了,但能对上。从此“三只黄狗”成了女儿嘲笑我的理由,如今想起来还是忍不住嘲笑自己。
作业是“春芽”。可是自己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来这么好的绝句。温习笔记,每个字都看得懂,联系起来就是写不出。翻手机找灵感,翻书找佳句,颇费了一番功夫,万语千言凝聚成一首20个字的五言绝句,还要突出“春芽”二字,忽然觉得没几个字能入诗。
于是反复翻阅仅有的两本书《笠翁对韵》和《千家诗》,又搜了一段采茶的视频反复欣赏,以求灵感。想起有一年去西湖灵隐寺,于是写下了平生第一首符合格律的五言绝句。
灵隐春芽
灵隐隐于翠,空门门上灯。
春芽醒复睡,肌骨杯中清。
写完之后居然意犹未尽,搜肠刮肚又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早春梅家坞
春风又绿梅家坞,
岭上嫩芽卷复舒。
纤手采来黄蕊叶,
素心能写窦滔书。
窦滔书:窦滔的妻子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写成一首首诗文,并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然后用五彩丝线绣在锦帕之上,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璇玑图》。此处用了这个典故。
写完看女儿,已经睡着了。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
《听琴》
春绿一池水,
霜红半壁山。
客来抚绿绮,弦上听阳关。
突然觉得脑洞大开,很多年影响和束缚自己思维的开关在这个如诗如画的书院里,被老师打开了了。虽然三首诗花了我们四个小时,但是心里真的很高兴。
和第一天写的“三只白狗”相比,这真的是天壤之别!为了不挨老师的批,我叫醒女儿,和她头挨头一个字一个字对平仄,对韵尾,对词性,直到确认无误,才倒头睡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娘俩的作业都是满分,而且得了奖,心里的喜悦和幸福溢于言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