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古琴与古筝,古人为什么认为有雅俗之别历

来源:古琴 时间:2022/12/21
北京好治疗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古琴与古筝,同为中国传统的弹拨类乐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外形上十分相似,不少朋友会常常将它们混淆。但是,这两种乐器,在古人眼里,却是有着雅俗之别的。古人通常认为一个是“阳春白雪”,另一个是“下里巴人”。

古琴(上)、古筝(下)

一、“雅乐”与“俗乐”的区别

早在多年前,中国的音乐就有了雅俗之别。西周礼乐制度建立后,雅乐是指祭祀、典礼等场合所使用的音乐,后被儒家尊为“先王之声”;俗乐是指宫廷以外的音乐,比如宴请宾客、休闲娱乐所使用的音乐。

一般来说,雅乐的创作和使用群体为文化程度较高的贵族、文人士大夫阶层,内容比较抽象,注重内在感情的抒发,一般以自娱为主。所以,雅乐通常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具有宁静、悠远、缥缈等特点。

俗乐的创作和使用群体一般为普通百姓,音乐来自民间,旋律简洁明快,内容通俗易懂,表现的是一种动态美,具有写实性、大众性、富于感染力等特点,类似现在的流行歌曲,在公共场合使用较多。

二、古琴与古筝特性的差别

古人一般认为古琴是属于“雅乐”,而古筝属于“俗乐”,这两种乐器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首先,二者的起源不同。

古琴相传为伏羲所发明,古琴古时一般称为“琴”,古人“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指古琴,又名“七弦琴”、“瑶琴”,古琴的社会地位较高,古人认为演奏古琴是对神灵的尊重,因此古琴被广泛应用于祭祀活动,古时有专门的琴师负责宫廷琴的演奏。

春秋时期,宫廷中就常用古琴伴奏,魏晋南北朝时期,琴在文人士大夫中十分盛行。其后,琴的使用群体一般为文人或者官员,使得古琴具有“雅士”的特征。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深刻体现了古琴的雅乐特性。

古琴演奏

古筝旧时也称“秦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早期它的演奏场合一般是宴会、酒楼等场所,《盐铁论》中说:“民间酒会,弹筝击鼓而已。”是从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的一种乐器,它与地方的戏曲、民间音乐相融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般在民间使用。

无论是古代的“击击弹筝”或“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还是现代的大调曲子或潮乐、滩簧的伴奏,都说明古筝是与普通民众密切相关的乐器。白居易诗云“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生动地表述了古筝在当时民间的受欢迎程度。

古筝演奏

其次,二者的音质特点不同。

古琴的音箱壁厚实,没有古筝上的品柱,因此振幅较大。同时,由于古琴只有七根弦,音域狭窄,它的体积和音量都很小,所以它的音质浑厚、余音绵长,比较适合表现宁静悠远、虚无缥缈的意境。

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基本的处事准则,古琴的特征十分符合儒家平和中正、温柔敦厚,道家的大音希声、淡泊处世。演奏者志趣高远,听者心静如水。这样,古琴自然就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之物。

因此,演奏古琴时,一般是自娱自乐。比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白居易《夜琴》中则说:“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古琴演奏

古筝的体积相对较大,音箱壁也比较薄,最重要的是古筝上面有品柱将弦隔开,使得它具有振幅小、余音短、音色清脆、铿锵有力的特性。古筝演奏起来极富感染力具有直抒胸臆的特点,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比较适合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所以更趋于世俗化,适合在公共场合表演。

古筝演奏

古代文人留下了大量关于古琴的诗文,还有琴谱、琴论、琴书,但是关于古筝的诗歌却不多,然而,古筝在民间受欢迎程度远胜于古琴。即使到今天,古筝与古琴的受众面也是完全不同的。古筝的学习者和听众都大大多于古琴,古筝兴趣班、培训班遍布大街小巷,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乐器之一。

“古筝悦人,古琴悦己”。古琴与古筝的不同特性、文化内涵的不同,决定了审美风格上的差异,也产生了使用者和欣赏者上的雅俗之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