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公元前年)记载钟子期听伯牙鼓琴时赞叹:“巍巍乎若太山,荡荡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当时已是琴曲表现的为题材。
宋代才有《高山》四段,《流水》八段的划分。《神奇秘谱》收录的是不分段的《流水》。
《天闻阁琴谱》(公元年)载清代川派琴家冯彤云传授给张孑L山的《流水》中,增添了用滚拂的手法表现水势汹涌的大段描写,号称《七十二滚拂流水》或《大流水》,流传很广。
此外仍有高山与流水结合的琴曲传世。管平湖根据《天闻阁琴谱》传谱演奏的《流水》因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遨游宇宙而广为人知。全曲分为九段和一个尾声。
第一段开指,是全曲的序奏。
序奏第一句建立在D羽调式上,第二句转F宫调式,后部是转入下一段的连接因素。被强调的E变宫音增添了开指调式不稳定的感觉,这是琴曲中较少见的开放性开指。
第二段入调,泛音演奏的曲调。
飘逸隽永,节奏平稳,分句清晰,结束于主音F宫。第二段后一半在高音区进入,实音演奏,曲调跳宕,节奏不稳定,结束在D羽,与上例形成对比。
第三段是移高八度的再现,两段紧密连接。
第二、三段形成有对比中段及严格再现的三部结构,结束于主音F。此为全曲结构严谨的第一部分。
第四段进入全曲复杂多变的第二部分。
对流水的描写从隐隐约约开始,逐步深入,引向后面的汹涌澎湃。第四段从流畅的曲调开始,尚无流水的描写。
第五段开始的曲调是第四段的第三句的变体。
第六段是描写流水的中心段落。
第四段中的滑音及滚拂音调,在此段中逐步发展。从第四段开始,就为描写流水中心段的出现作铺垫,至此已酝酿充分,在C1上稍作停顿之后滑奏与滚拂叠置,开始大段的流水描绘。
强弱交替,张弛不定,有即兴因素,渐至强音演奏的滑音与滚拂最急促的交替,进入汹涌澎湃的奔腾激流描绘。
实际演奏中这些精细的变化一闪而过,总体上结合成多变的线条。若无这些变化,这么长不间断地滚拂与滑音就显得板滞乏味。
大段变化起伏的描写流水的音乐之后,第七段跳入高音区,用泛音演奏。相同的音调多次反复,使音乐安静下来,似流水远去。
音调下行时用A羽调式(有E变宫音),上行用D羽调式(有F宫音)。调式对置,带来一些清新感。全段很精炼,是第六段的尾声。四、五、六、七段形成连续发展的统一结构,结束于主音F。
第八段是此结构精简的缩体。
第九段回顾了开指八度跳进的曲调。
是第八段进一步地缩减,其中只保留与例97大致相同的曲调。尾声只有几个泛音。
第四段至第九段是全曲结构复杂的第二部分。音乐的发展脉络清晰,结构缜密。全曲一气呵成,各段紧密连接,仅在大段流水描写之后,第七段结尾有一个F宫主音上的停顿。
全曲是复合的二部结构,第一部分是对比中段及严格再现的单三部结构。
曲调流畅,分句清晰,是封闭的段落,与后面极少联系,第二部分音乐的呈示、发展与展开有很大起伏。
没有严格的分句与严格的再现因素,是展开性的音乐,规模比第一部分庞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