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科技不止能炫技,还能让传统文化活

来源:古琴 时间:2022/8/30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边界正在模糊,科技为文化艺术表现创造丰富的交互体验,而文化艺术可以让科技变得更有温度。

近年来,全国各地博物馆、文保单位也开始围绕“文物+旅游”“文物+科技”新业态的发展探索,让文物更好地讲好历史文化故事。例如,用大数据提升博物馆管理运营效率;VR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利用最新的三维建模技术或3D自动成像系统对文物进行数字存档,对珍贵文物进行永久的保存等等。

前不久,一场由国家文物局指导,腾讯主办的,名为“文物的时空漫游”的展览,让我们对科学之于文化创意的意义产生了新的思考。

展览以“文物的时空漫游”为主题,首次以数字化形式结合创意互动玩法,共同呈现近百件著名文物,给大众带来一场沉浸式体验的中华文明探索之旅。

基于文物背后不同的文化主题,展览打造了5个主题空间,观众可以在展览构建的不同“时空舱”中感受多种文化内涵。

进厅的“天人相合:神明与礼制”,流光溢彩,逐一变幻,呈现不同文物的led灯壁,奠定整个展厅的色彩基调。

中间的日晷,可以通过挥手展示不同的文物,色彩华丽唯美。这一风格也延续到了旁边的青铜器展示上,通过金光璀璨,给观众科普了一把青铜器的冶制过程。

在“有典有章:理性与秩序”主题展厅,科技感十足的兵马俑视效,吸引了不少人拍照。相比以往出土氧化的兵马俑,光影打在其身上,呈现出了其可能本该具有的颜色。游客还可以上传自拍,寻找前世兵马俑的体验,非常有趣。

美善合一:匠心与技道主题厅可以近距离感受古人的造物匠心和生活背后美善合一的精神世界。游客也可以进行古琴弹奏的互动体验,感受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恬淡洒脱。

翰墨文心:风骨与气韵”主题展厅,王羲之“永”字八法的氛围影像唯美梦幻,旁边还有一个训练AI学习模型,他可以模仿书法的形体及神韵,在展览中呈现AI书法。

“文以化之:交流与融合“主题展厅,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融合。比如“素纱单衣”的互动体验。全息投影的一件衣服,会捕捉你的肢体动作,和你一起动起来。

为了增加更多趣味传播方式,展览还针对青少年设计全套定制化观展方案,打造专属参观线路与文物教育内容。展览融入了NextIdea青年创意佳作,展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创意想象,包括8款博物馆创意小程序、创意朗诵与解说、功能游戏、文创设计、原创文学作品等。

此外,在商业创新方面,展览可谓开创了“文创产品+文博展览+数字互动”相结合的新的里程碑。参观者除了可以参与到文创作品中来,还可以通过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