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母亲节写给自己解开爱的捆绑赋予孩子独行

来源:古琴 时间:2025/3/6

母亲节,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每个孩子的感恩日。

01节日的礼物

穿越时空,也是这样一个绵绵雨夜,我成为了母亲,将一个宝贝带到了这个世界。

开始了人生中看似漫长,时则短暂的陪伴之旅。

眼里的她,从呀呀学语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那娇嫩、肉肉的样子还历历在目,眨眼间,就长成与我一般高的大姑娘,手捧一束温馨淡雅的鲜花,在门口迎接着我:“母亲节快乐!”

亲手整理好孩子送来的节日的鲜花,手捧一杯清茶,坐在舒服的沙发上静守休闲的时光。

作为一个母亲,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想着过往云烟,细数着陪伴轶事,陷入了浓浓沉思。

02身边的故事

“不要让你的孩子太有出息,否则,等到将来你们老的那一天,你肯定会后悔的”。

你有没有听过这种话,而且告诉你这话的人还是发自肺腑的。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父母非常重视孩子学习,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含辛茹苦,无论冬夏,孩子从小就是学霸,品学兼优,老师表扬,亲戚夸赞,友人羡慕,一路鲜花和掌声。

后面,毫不意外地考入清华,出国深造,加入外籍,在一家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入职。

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的父母也出国去看过他几次,但由于生活方式、观念等差异太大,习惯不了,还是回来了,现在依然住在我们小区,每天牵着一只小狗。

碰见他们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普普通通就好,不要强迫孩子学的太多,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

他们说这话时非常真诚。

有时,提起身在海外的儿子,眼里还噙着泪花,让人心生怜悯。

03家长的渴望

试问有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中的一个。

走在大街上,你不用太细心就会看见这样或那样的培训机构。

学美术的,练钢琴的,剑桥英语、速成作文、高考冲刺等等,打开手机,更是各种教育培训的推送,从胎儿到幼儿到小学中学,从语数外到写字、绘画、口才等各种特长班。

为什么会在线上和线下有这么多的教育培训机构?

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望子成龙。

我不否认,自己也有这种最普及的想法。

我也希望女儿能够品学兼优。

尽管我清楚的记得,自己小时候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最后几名之一。

但是这似乎并没有成为阻碍我要求孩子保持优秀的理由。

我要求她语文要保持在前10名,数学凡是会做的题一道也不能出错,英语每次要考分。

因为英语没有理由出错,错了一定是哪儿没有掌握好。

04现实的焦虑

有一次,她数学错了好几道题,而且完全是不应该的。

我怒不可遏,并能明显地感觉到一股无名之火在胸中燃烧,难以熄灭。

女儿则诚惶诚恐,像是做了错事。

“这道题昨天不是刚讲过吗,怎么又错了,你是粗心大意,还是没有理解题意呢”。

女儿默不作声。

好在,我相信有人曾经说的佛系教育理念:教育不能着急,只能因势力导,不能求全责备。

所以,我还是把话题转到题目本身上,这样,大家都不在纠缠于错误的成因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在持续,直到今天。

我能理解并认同教育专家们提出的各种教育理念,但是我内心本能的还是认为,她一定能学得更好。

她每一次考试,包括一月一次的小测,如果考得不好,我都会产生很大的焦虑。

相反,如果考出好成绩,我会很开心。

有时,我感觉是我在考试,是我考了好成绩。

这就是理念与现实感觉的差距,一道无法跨越的思想鸿沟。

05理想的误区

我的目标是什么呢?

坦白的说,我希望女儿语数外门门功课都考班里第一名,我希望她每次测试都能考第一名,我希望她能始终保持好成绩,考上最好的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后能找到最好的工作。

有时,这都几乎成了我理想的一部分。

当然,我也知道这是每一名学生家长的目标。

望子成龙有错吗?

当然没有,我们都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平台,这没有错,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源泉。

但是,如果你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如果你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如果你在孩子的成长中牺牲了自我,那么,这种付出就值得商榷。

06独立的价值

纪伯伦在《先知的灵光——孩子》中写到: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从属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孩子也会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之路要走,他们有自己的自由和思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价值。

孩子从来都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我们不可能去规划他们的人生,也不可能去预先设定他们的人生轨迹。

有时,我们试图掌控他们,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一旦他们偏离预设轨道,我们就会担心、彷徨、失落,我们就会努力把它纠正过来。

07生命的过客

我们把这种掌控称为爱,并假以爱的名义说服、劝诫、训斥,有的甚至是体罚和拳脚相向。

其实,这种掌控也可以有另一外称谓,比如自私、傲慢。

有时候,我们不仅最终没有掌控别人的人生,还丢掉了自己的幸福。

我们和孩子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是我们,孩子是孩子。

孩子一天一天在长大,我们一天一天在老去,孩子终究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独自生活。

孩子之于我们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

我们陪伴她长大,她伴随着我们终老。

龙应台说的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08经营好自己

假如你试图掌握别人的人生,倒不如规划好自己的行程。

打开你那落了厚厚一层灰的古琴,拿出调音器,拨弄几下琴弦,看是否还能找准音调。

你不用担心她可能会落下作业。

当没有人在身边喋喋不休地提醒时,也许,她对作业记得更清楚一些。

你也可以到书架上找到那本一直没有时间读的书,掸一下尘土,泡上一杯清茶,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慢慢品读。

你不用害怕她那道题有可能出错。

也许,少了你,她会意识到没有人再替她分担,她会使出全力把那道题目做对。

因为我们常常把自己与孩子捆绑在一起,所以我们才会对孩子的表现喜怒无常。

他们考了好成绩,我们替他们高兴;

他们找到了好工作,我们欣慰;

他们没有时间看望我们,我们略感孤独;

他们在远在异国他乡,无法相见,我们失落、伤感。

其实,孩子的人生从来就不是我们的人生。

人生不能寄望于他人,人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每个人都经营好自己,这个家就会充满爱。

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母亲节,致独立的自己。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