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是承继上文「既集坟典」而言,详述书籍之多。分别由草书、隶书、漆书、古文等字体书写。
顺便说一句,「坟」专指古籍,「墳」专指坟墓,简化后两字合一。
「杜稿」即杜度的草书;「锺隶」即锺繇的隶书。
杜度是汉章帝时期的书法家,以善写草书闻名。因为书写文稿,多用草书,所以用稿代指草书。
锺繇是三国时代的书法家,以善写隶书闻名。
隶,是卑贱者的称呼。相传秦始皇时代,有一个叫程邈的人,将圆转的篆书变化为方折的隶书,大大提升了书写速度,以便「徒隶」书写,所以才称之为隶书。
程邈作隶书,这一说法流传已久。但随着一些文物的出土,可以证明早在秦始皇之前,就已经存在隶书了。所以程邈作隶书的传说,可以说已经被证伪了。
「漆书」就是用大漆书写的文字。大漆是漆树的汁液,可以用来装饰器物。庄子曾任漆园吏,也就是看管漆树园的小官吏。油漆(化学漆)出现后,大漆的使用就越来越少了,现在还有一些高端漆器,以及古琴等,还使用大漆。
此外,扬州八卦之一的金农,独创了一种具有「刷漆」效果的字体,也称为漆书。当然,周兴嗣次韵《千字文》的时候,还没有金农呢。
「壁经」即《古文尚书》。秦始皇焚书之时,孔子的八世孙孔腾将《尚书》藏于墙壁之内;直到汉朝,鲁共王拆孔子旧宅时,这部《尚书》才得以重见天日。因为是春秋古籍,用古代的文字记录,所以称之为《古文尚书》。这一版《古文尚书》后轶失,现在的《古文尚书》是后来出现的,一般认为是伪书。
《千字文释义》认为,古时候所谓的隶书,实际上是真书。并举例,《书苑》上说:「从程邈的隶书上取二分笔意,再从李斯的篆书上取八分笔意,这就是八分书。」这个八分书,也就是现在的隶书。而古代的隶书,实际上是真书。比如《唐六典》中说校书郎使用正字,有五种字体……第四种是八分书,主要用于石经、碑、碣上面;第五种是隶书,用来书写典籍表奏,以及各种文疏等。所以,古代的隶书就是真书。
一般认为,真书(或正书)是隶书向楷书转变中的过渡字体。《唐六典》中的差别,其实可以理解为碑、帖的差别。另外,八分书是不是真的取二分古隶笔意八分篆书笔意而创成,那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扬州八卦之一的郑板桥,将他独创的字体称之为「六分半书」,意在说明他的字体,是八分书的八分,八八六十四,0.8×0.8=6.4,约等于六分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