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原创作者蔡敬民东汉大儒蔡邕3,4

来源:古琴 时间:2025/3/4
李从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2/5481259.html

历史纪实故事片编剧:蔡敬民

东汉大儒蔡邕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集仕途

12,不与“五侯”为伍

(旁白)蔡邕因为音乐才能出名,传到京都,朝廷征召他进宫做乐师。

(采访设计10):一天,蔡邕家来了两名不速之客,对蔡邕说:“我们是陈留郡派来的差役;中常侍徐璜听说你妙操音律,善鼓琴。特奏请桓帝征召你进京做乐师呢?”

(旁白)蔡邕知道徐璜是臭名昭著的“五侯”之一。他们心胸狭隘,家人仗势而胡作非为,民众恨之入骨。蔡邕不愿意与这些人为伍。

(采访设计11):在差官一再催促下,蔡邕只好上路。但行至偃师县(今属洛阳市),他推托身体有病,又回到了家中。

(旁白)可见,蔡邕秉性刚正不阿,不贪图功名富贵的高尚品格。

13,乔玄举荐入仕

(采访设计12):汉灵帝建宁三年(),司徒乔玄发现蔡邕是个人才,于是征召他到府上任掾属,从此,蔡邕进入仕途。

(旁白)后来,司徒乔玄举荐蔡邕出任河平县令,诏拜郎中,校书东观,升迁为议郎。

14,《东观汉记》

(采访设计13):蔡邕在东观时,与卢植、韩说等修撰《东观汉记》,著十意:《律历意》、《礼意》、《乐意》、《郊祀意》、《天文意》、《车服意》等。

(旁白)后来因遭流放,没有来得及完成。

15,鸿都门学及鸿都门事件

(旁白)东汉灵帝时,以名儒大臣为代表的清流党人以太学为阵地,有太学生支持反对宦官集团。

(采访设计14):宦官们为控制舆论和笼络人才,便在灵帝的支持下于太学之外,另起炉灶,在鸿都门下揽招擅长艺文之人,意欲与太学分庭抗礼。

(采访设计15):灵帝光和元年(年)二月,“遂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大夫正人君子皆耻于与他们同列朝纲。”

(旁白)鸿都门学及鸿都门事件,与灵帝喜爱辞赋有关,他创作了《皇羲篇》,因此许多人是因为会作文章才得到任用;不按常规加官封职。加剧了清流党人与宦官集团的矛盾和斗争。

(采访设计16):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引来很多无操行趋炎附势的人,都在鸿都门学任职,喜欢讲一些地方风俗、乡里小事,灵帝非常高兴,不按常理来提拔他们。而几十个市井小民,谎称自己是宣陵孝子,都被授予郎中、太子舍人的官职。

(旁白)太学首领郭泰和蔡邕为首的清流党人,不愿与鸿都门学的仕宦同朝为官。蔡邕上书反对鸿都门学,将书画贬低为“末技”。结果以清流党人失败告终。史称“鸿都门事件”。

16,《陈政要七事疏》

(采访设计17):熹平年间,经常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冰雹、蝗虫为害。而鲜卑又侵犯边境,百姓为劳役赋税所苦。

(旁白)公元年(熹平六年),灵帝下诏自责,并下令群臣各自陈说可行的治理国家大事的措施。

(采访设计18):灵帝特诏询蔡邕:“近来灾异变故的发生,不知是什么罪咎引起的。朝廷焦急,朕心里也害怕。访问群公卿士,想听到一些忠言,他们都守口如瓶,不肯尽心。因为你经学功底深厚,所以朕特地问你,你应该阐明得失,指出为政的要点,不要唯唯否否,或者怀疑恐惧。全按经述对答,为了保密,要用皂囊封上。”

(旁白)于是,蔡邕上《陈政要七事疏》,直言政事。

17,得罪权贵,蒙冤入狱

(采访设计19):蔡邕上疏直言:妇人(外戚)和宦官干预政事,是怪异发生的原因之一,并弹劾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又举荐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任太尉刘宠,认为可以向他们咨议朝政。

(采访设计20):灵帝在看了奏章后很是叹息,在起身如厕时,奏章被曹节在后面偷看了,就向左右的人泄露了全部内容,致使事情泄漏。蔡邕认为应该废黜的人,都非常恨他,企图打击报复。

(采访设计21):蔡邕与司徒刘郃不和,蔡邕的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关系不好,阳球是中常侍徐璜的女婿。徐璜让人写匿名诬告蔡邕、蔡质,决心要陷害他们。

(旁白)灵帝因此下诏给尚书,召蔡邕质问。蔡邕上疏为自己辩白,但他与蔡质还是被送入洛阳监狱。

18,流放朔方,幸逢大赦

(采访设计22):蔡邕和蔡质入狱后,仇人认为应该将他们二人斩杀弃市。

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辜,于是替他向灵帝求情。

(旁白)灵帝也想起了蔡邕之前奏章的话,于是下诏将他免死,与家属一起流放至朔方。

(采访设计23):灵帝爱怜蔡邕的才高,正好在第二年大赦,于是赦免蔡邕,准许他返回原籍。

(旁白)蔡邕自从放逐到被赦免,历时九个月。

19,横生枝节,逃亡江湖

(采访设计24):在蔡邕准备启程回郡的时候,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送行;酒喝足后,王智起舞劝告蔡邕,蔡邕不理会他。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本来很骄贵,丢了面子为宾客所嘲笑,就破口骂蔡邕说:“罪犯也敢轻侮我嘛!”蔡邕振衣而去。

(旁白)王智非常恨他,于是密告蔡邕心怀愤怨,诽谤朝廷。灵帝宠幸的人也都诬陷他,蔡邕害怕无法幸免,于是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往来依靠泰山羊氏,在吴地共待了十二年。(羊氏即羊陟,和蔡邕为姻亲,关系密切,名列清流党代表人物之一)。

20,险遭暗杀,好人好报

(采访设计25):蔡邕亡命途中,阳球打发刺客暗中刺杀蔡邕。刺客被蔡邕的正义感动了,不为阳球所用。

(采访设计26):阳球一计不成又生又一计;他贿赂有关官员毒害蔡邕,受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

(旁白)好人有好报,蔡邕两次险遭暗杀,被人解救,死里逃生。平安无事的居住在五原安阳县。

21,董卓施压,再度出山

(旁白)正当蔡邕过上几年平静生活的时候,时局发生了变化,董卓掌权,强迫他入阁效命。

(采访设计27):公元年(中平六年),灵帝去世,献帝即位。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听说蔡邕天下闻名,为了笼络人心,于是董卓征召他入阁。

(旁白)蔡邕回说,有病不能前去。

(采访设计28):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他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

(采访设计29):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旁白)董卓先以诛灭三族相威胁,后以高官厚禄相利诱,软硬兼施,让蔡邕俯首称臣。

22,左中郎将

(采访设计30):公元年(初平元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跟随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

(旁白)蔡中郎的称谓,就由此而来。

23,直言劝谏

(采访设计31):董卓的宾客部属想让朝廷尊崇董卓与周公相比,称尚父。董卓询问蔡邕的意见,蔡邕说:“周公辅周,奉命灭商,所以特号为太公。现在您的威德虽高,但相比尚父,我以为还不行。等到关东平定,陛下返还旧京,然后再讨论此事。”董卓听了蔡邕的话。

(采访设计32):公元年(初平二年)六月,发生地震。董卓为此询问蔡邕,蔡邕对他说:“地动,是阴盛侵阳,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引起的。前春天郊祀,公奉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箱,远近都认为不合适。”董卓便改乘皂盖车。

24,貌合神离

(旁白)董卓一介武夫,刚愎自用,存心篡汉;蔡邕儒家风范,忠心事汉。因此,两人没有共同语言,貌合而神离。董卓虽然很尊崇蔡邕,赐予高官厚禄,但是蔡邕并不开心。

(采访设计33):蔡邕每悔恨自己不该与这种人为伍。于是跟他的从弟商议想逃到兖州去,从弟说:“你的外貌、气质与一般百姓迥然不同,每次出门,老百姓都聚过来观看,你想逃跑,实在太难了。”蔡邕一想也是,自己仪表清朗,风度翩然,混到焦头黧面的逃难队伍里,傻子也可以认出来。只好打消了逃跑的念头。

(旁白)东汉末年,社会动乱,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像在地狱一般。却成为赳赳武夫、投机钻营者和暴君的天堂。像蔡邕这样的文人难以实现治国安邦的理想。因此,时代决定了他悲剧的命运。

25,冤死狱中,宏愿未遂

(旁白)公元年(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定计诛杀。

(采访设计34):蔡邕在司徒王允坐上,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

(旁白)随之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采访设计35):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

(旁白)士大夫大多同情蔡邕,并想要救他,但没有成功。

(采访设计36):太尉马日磾听说后急忙前往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蔡邕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会丧失威望吗?”

(采访设计37):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旁白)其实,王允并不了解司马迁和蔡邕其人。因而铸成了这桩历史悲剧。

(采访设计38):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

(采访设计39):公元年蔡邕在监狱里死去,时年六十岁。群臣和士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

(旁白)王允后悔了,想阻止杀他却来不及了。

第四集轶事

26,焦尾琴和柯亭笛

(采访设计40):蔡邕在吴地(今江浙一带)时,曾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把它拣出来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

(旁白)蔡邕妙操音律,善鼓琴,而且识琴音。

(采访设计41):蔡邕住在陈留时,有个邻居准备了酒菜请他来赴宴,他去的时候邻居已经喝得兴起了。坐上有个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蔡邕来到门口悄悄一听,说:“啊!用音乐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么回事呢?”于是回去了。请他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先生刚来,到门口又走了。”蔡邕向来被乡里人尊崇,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吗?”蔡邕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

(旁白)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据说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仲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再传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后又赠与大周后。李煜死后归宋室所有。据传,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采访设计42):柯亭笛,也简称“柯笛”、“柯亭”。为蔡邕拆柯亭竹椽制成,其音色优美。

伏滔《笛赋序》中说:“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

《晋书桓伊传》:“(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等,皆有记载。

(旁白)后来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

27,绝妙好辞

(采访设计43):蔡邕曾在夜晚用手摸读王羲之所书《孝女曹娥碑》,然后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作为评语。

(采访设计44):这八个字,好多人不解,被曹操的主薄杨修破解了,他说:这是“绝妙好辞”四个字。因为黄绢是色丝,是“绝”字,幼妇为少女,是“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是“好”字;齑臼是受辛之器,是繁体字“辤”字。

(旁白)因此,人们说蔡邕发明了“隐语”。

蔡敬民,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医院,中医主任医师,号杏林道人,伴鹤轩主等。著作颇丰,在多家杂志或报刊发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