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具有阐释性,这点在所有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教学方面都没什么争论,西方古典音乐的阐释性主要通过作曲家、演奏者和听众三方的关系模式来体现,特别强调演奏者对固定作品的阐释。作品一旦由作曲家写成乐谱,演奏者对其曲调和节奏两个音乐的主要方面是不能做任意改动的。演奏者通过自己的演奏而不是通过改动乐谱来进行阐释,是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演奏中得到体现。这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模式,所以我将它称之为原创性阐释。
还有一种是即兴性阐释,像很多民族音乐,例如印度音乐、爵士音乐。这种音乐是指把原创的音乐作为基本材料由演奏者在演奏中运用某些旋法和节奏模式来即时进行变化和发展。
那中国琴乐的阐释虽然也关联着上述情况,但方式和过程却大有不同。中国古琴音乐在阐述方面与上述两种音乐皆有不同,而且很有特点。它是通过在琴曲记谱时,开放节奏描述的途径,使得共识和非共识的个体可以根据谱参与到对同一曲名的一首乐曲的创造性活动中来。从而形成了版本群和原作者以外的阐释群体,形成了古琴音乐千年以来连绵不断、一脉相承和丰富多彩的状况。这属于一种打谱性阐释。
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具体讨论中国琴乐的阐释功能和途径,并以我的艺术实践为例,对古琴音乐的现代阐释方法和途径发表看法。
古琴音乐的吉普方式对其音乐的阐释特点起着关键作用,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古琴减字结构和记谱方式的一些基本据古琴的徽位与弦位并结合左右手各种指法来描述演奏状况的特殊乐谱。这种记谱法并不直接记录音高也不标明具体的节奏时值,所以弹奏者必须通过不断的打谱打按(打、按是古琴左右手的两个重要指法)才能使乐曲得以重建。这种做法习惯上被叫做“打谱”。
时间与存在(古琴打谱中的本文和文本)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首先是时间中的一种存在,同时又属于时间本身。
对音乐性质的这两个方面,各民族的视角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