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在巴黎,古琴音乐会静听琴说曾一票难求

来源:古琴 时间:2024/8/24
中科医院曝光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4.html

今年春节,法国巴黎吉美亚洲博物馆迎来了一台古琴音乐会,不仅音乐会门票被早早预约一空,就连三场古琴讲座也座无虚席。年4月以来,“静听琴说”辗转国内外已演出了五场。

今年4月26日-27日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这台音乐会将迎来第六场和第七场,门票也早在演出前一个月售罄。

音乐会名“静听琴说”,意在借三千年历史的古琴,勾勒中国历史长河里一个个旖旎的瞬间。它的演出团队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泠然音生”古琴团队担纲,他们是古琴专业学生,大都是“90后”甚至“00后”。

古琴音乐会现场。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古琴演奏家戴晓莲是这台音乐会的策划人,她还记得巴黎演出现场的情景,“他们也许不懂中国文化和中国乐器,但他们能理解。他们是通过音乐性来听的,这是在长期音乐浸润下培养出来的音乐素养。比如他们从没听过这首琴曲,但两个人同时弹,他们能听出来哪个弹得好,哪个弹得不好。”

从不同年代的琴曲中,戴晓莲整理、新编、委约了四十多首琴曲组成“静听琴说”,然而每次只能演十几首。上海的这场音乐会将分“襟怀流风”“君子之守”“家国情怀”“山林舒啸”“史传烟云”5个部分展开,每个部分各有叙事主题。

16首曲子,每一首都会讲一个故事。为了帮助“小白”观众入门,上音民乐系主任刘红教授受邀担任“说书人”,从音乐学家的角度,即兴讲述每首曲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线索。

古琴音乐会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16首曲子里,重新编配和全新创作的曲子占到了40%。

比如广为人知的老曲《广陵散》,在古琴的基础上加入了打击乐和十把二胡,进一步凸显了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相侠累”的杀伐气。

再比如老曲《杏坛》。这原是古琴独奏,讲的是孔子每日于杏坛设教讲学,为了让观众直观感受孔子“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的情景,戴晓莲请人将它改编成二重奏,她弹一个声部,学生们再弹另一个声部,导演还专门为学生和戴老师的进场、退场做了设计,以肢体表演还原孔子讲学的氛围。

韩闻赫作曲的《城楼赋》问世于年。这是一首古琴、琵琶、打击乐三重奏,部分创作素材源于京剧《空城计》。作曲家以不同乐器象征不同角色——古琴代表诸葛亮,琵琶代表司马懿,打击乐代表战场,三位演奏者还穿上浓墨重彩的戏服登台,以独特视角再现了这段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

《玉簪琴诉》由孔志轩作曲,应“静听琴说”委约创作于年。曲中素材取自昆曲《玉簪记》,同样用乐器代入角色,以古琴为主线,将琵琶(说书人)、笛箫(陈妙常)、中胡(潘必正)贯穿起来,讲述了潘必正与陈妙常在月下以琴传情的传奇。有意思的是,现场还有一位带妆的昆曲演员同台表演。

现代作品的技法要求、配合难度其实比传统曲目更高,每首曲目至少要经过二三十次排练、上百遍磨合才能保证演出质量。不过,外界对这些创新褒贬不一,保守者认为,传统曲目已经很多了,能弹好已经不错,创新没那么重要。

戴晓莲认为,没有历代的创新推动,不会有如今丰富的古琴曲库,好的文化传承一定是在不停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创新的。戴晓莲的叔外公、古琴演奏家张子谦也非常支持她创新,当了老师后,戴晓莲要求学生既要打好传统曲目的基础,同时也应该踩着时代的脚步,注入新元素,演绎新的曲风。

戴晓莲观察,古琴在当下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一般人对古琴音乐、古琴文化还不够了解,哪怕他去学了琴,也只是从文字上浅层了解,“能听懂古琴的人非常少,很多人是通过文字解释、通过节目单来理解,而非通过聆听音乐本身,来直接感受这些曲子。”

另外,现在市场上的古琴教学也亟待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戴晓莲认为,这也是为什么要委约现代作曲家创作境界和难度比较高的曲子,以树立标杆,培养观众的审美,“古琴观众也是需要培养的,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