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琴人雅集,赫德闻古琴

来源:古琴 时间:2022/7/11

抚琴声起,家长们屏息凝神,在大音希声中仿佛能听见心跳的声音。在上午暖阳下,作为上海赫德双语学校常驻艺术家、古琴家朱慧鹏老师和家长们超近距离的分享了“古琴”的魅力。

全面发展是许多孩子父母的心声,如何让孩子们在培育国际化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对中华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文艺活动或许是很好的切入点,钢琴、古典音乐是不少家长们常见的选择,中国传统乐器方面则更常见古筝这样的乐器熏陶,但如果提及“古琴”家长们又了解多少呢?

古琴,悦己之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琴艺尤为重要,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琴更是重中之重。在早期古代的汉族宫廷音乐中,古琴被称为雅乐的一种。

对于古代的文豪骚客而言,古琴从诸多乐器中脱颖而出,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小伙伴。苏东坡、孔子、诸葛亮等都是古琴的忠实粉丝,用古琴来修养省心,通过古琴来提升自己的哲学修养。因此,古琴更多是对自己精神上的内省,而非“悦人”曲赋。

▲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苏东坡在其《听僧昭素琴》中写道:“不知微妙声,究竟从何出。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此心知有在,尚复此微吟”,指的是琴以平和为美,足以和人意气,感发善心。孔子去齐国听了韶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指的是韶乐对孔子的影响。诸葛亮在“空城计”中,敌军兵临城下,临危不乱的他当时弹奏的正是《卧龙吟》古琴曲。

朱慧鹏,低调的抚者

朱慧鹏

古琴家

陈氏太极第十二代传人摄影:成卫东作品

琴学之法在于致精返朴,古琴应保持朴拙自然的特点

▲几千年来古琴传承了三十余种样式,朱老师以剑为琴创制了“剑式”古琴。

▲将太极融入古琴技法中,朱老师以垂柳比喻抚琴指法与气意。

▲琴桌也是朱老师亲自设计监造,用功精良。

▲嘘,大家屏息凝声,聆听古琴的“大音希声”。

经过不断的习练感悟,创造性地将太极“刚柔相济、动静相合”的形态与太极内力的“以意领气、气随意走”等精髓融入古琴技法,逐步创立形成“取法自然、动静相合、中正空幽、气意入韵”为理论基础的太极琴学。

其专著《斫琴法式》,被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图书馆、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海外二十多所图书馆收藏,并与莫言《聆听宇宙的歌唱》、刘培《两宋辞赋史》等书一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朱老师给孩子们的建议:

不少家长很好奇,自己的孩子如果想要学习古琴多大合适?朱慧鹏老师认为,其实年龄并没有关系,正确的学琴方法最重要,方法得当多大年龄都可以学琴,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针对年龄太小的孩子,建议以“养”为主,让他听听古琴,或者顺其自然的摸摸古琴,如果他对琴感兴趣,再学琴不迟,如果不感兴趣不必勉强。

今日琴人雅集分享活动让部分家长浅尝和朱老师近距离的交谈和鉴赏;深入浅出的故事让在座的家长对古琴有了新的认识。一些家长很好奇何时有机会让自己的孩子也接触古琴文化,其实朱老师作为赫德的常驻古琴家,今天的活动是第一次小范围分享,下学期朱老师在赫德的古琴工作室将正式启动;师生、家长们今后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朱老师一起修身养性,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教育塑造人格,赫德向来既重视中国学生们的全球化视野,同时亦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华人文化为基石,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绽放盛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