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称“瑶琴”“七弦”,而“筝”就叫筝,也称“秦筝”
古琴
古筝
1、形成年代与名称上: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称“瑶琴”“七弦”,而“筝”就叫筝,也称“秦筝”;古琴有文字可考的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而筝的出现要晚于琴,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二千五百余年。
2、体积上:琴更小方便携带,而筝要比琴大很多;比如长度:古琴一般长为1.2米,而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
3、弦的数量上:琴最初为五弦,出土的战国古琴实物已有七弦、十弦,在汉代后定型为7根弦,中间没有琴码,一直延用至今。而筝在最初为12弦,至唐代为13弦(现日本还有使用),后弦数越来越多,中国现代筝普遍已改为21根弦,中间有弦码;
4、在音色上:古琴的音色沉静古朴幽远,音量比筝小。而筝的音色相对明亮华丽,音量较大。
5、在历史传承上:琴有大量真正的古曲(比如:流水、广陵散、阳关三叠、潇湘水云、阳春、白雪、梅花三弄等均直接传承于古谱),仅明清两代就出版了古琴专用琴谱多达余部,历代古琴专用谱记有三千余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尚有六百余首,为世界乐器留存古谱之最。
而筝仅有2至3部今人传抄的据说清代所辑的工尺谱,大多数筝的曲目是现、当代音乐家根据琴、琵琶的古曲名目和曲调、及一些现代曲目进行移植创作,比如著名筝曲《渔舟唱晚》移植创作于民国时期。
筝的指法因此也没有传承,现代筝的指法是借鉴古琴、琵琶、吉他而定。而古琴由于有大量古代专用琴书、琴谱的图文记载,基本指法大多直接传承于古法。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中保存有数百张唐宋元明清传世实物,有的唐代古琴还能用于实际演奏。而筝的古代传世实物极为罕见,展出的多为根据出土文物(已不能弹)仿制。这是由于古琴面板更厚、有漆胎保护、制作工艺更复杂,因此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使用寿命可长达上千年;而筝的面板薄,工艺相对简单,面板没有漆胎保护,使用寿命短,加上古人对筝不够重视,所以筝基本没有明器传世。
也就是说,古琴在古代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古筝,古琴在古代百姓中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这点通过文学作品、历史典籍可以看出来,琴的出现频率远比“筝”要多得多,远至《诗经》中反映民风的诗歌作品,琴在当时被百姓用来迎宾、乡间祭祀,《史记》中多处提到琴,然后是唐诗宋词中出现琴的有几十首之多,到明代古琴普及到什么程度?《神奇秘谱》中记载在明初文化水平不高的小老百姓都知道甚至能弹个小曲,仅明清两代出版的古琴专用谱多达余部,而有实证的筝谱基本没有……,“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所以说,古琴在古代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
那么在现代的读书人中,古琴之所以远没有古代“普及”,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造成人们文化水平、修养、审美水准普遍不如古代,缺少了这个文化氛围,“琴”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别说琴了,当代大学生书法好的都只占少数,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普遍缺失。
因此,古琴艺术是目前我国唯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乐器(独项乐器)艺术,而古筝由于没有古曲传承、没有传世实物不具备申报条件。
6、在学习难度上:琴与筝的入手难度差不多,到了四、五级水平,在技巧上筝明显要比琴难学得多,而琴更注重于修身养性,故而技巧上要好学一些。而四五级及以上的筝曲对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显要高,技巧上比较难练。所以总体上来讲,技巧上是筝更难学些,意境上琴与筝要想弹得好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7、文化内涵上:
古琴堪称世界之最:历代琴学论著可谓浩如烟海,唐诗宋词中几十首直接与琴相关,古琴大量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以及绘画作品中,《封神演义》、《西厢记》以及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中明确描述古琴(林黛玉抚琴、诸葛亮抚琴、宋徽宗听琴……均是琴而不是筝),很多词语、成语最初都是直接源自古琴而不是其它乐器:比如“阳春白雪”(来源于春秋时古琴家师旷)、高山流水”“知音”(春秋时琴师伯牙与钟子期)、“得心应手”(《列子》师文弹琴),“甲骨文的“乐”字就是一个琴的象形。---------而历史上对于古筝的描述与记载,各方面均要比琴少得多。
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弹的是琴,而不是筝:
《礼记》有云“君子无故不撤琴瑟”。早在春秋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虞舜、周文王、伯牙、孔子、西施、赵飞燕、司马相如、卓文君、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宋太祖赵匡胤、宋徵宗赵佶、赵孟頫、李清照、朱熹、明代宁王朱权、雍正、乾隆、谭嗣同等等历史名人都精通弹琴。其中杨雄、蔡邕、嵇康、苏轼、朱熹、冷谦、赵孟頫等等历史名人的古琴论著还留存于世。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人还有专门写琴的诗作。
琴在历史上是修身养性、体现一个人文化水平的乐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于三百五篇皆弦歌之”,他虚心认真学琴故事,成为后代的美谈和榜样。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相传孔子曾自作琴曲《幽兰》。古琴经典样式中就有以孔子命名的“仲尼式”。
而古筝在我国古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时常见到对筝的描写,虽不及古琴多,也不如古琴历史长,也没有古琴那样有大量古曲和古指法传承,但由于很多筝曲直接从古典作品中移植创作,有一部分也是口传心授,也就具有了较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