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经常讲一句话“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对于一个完全不懂音律的人来说,这句话似乎太高大上,真的是这样吗?
据说诗仙李白就曾经在古琴音乐中“避过难”。
《列子·汤问》里有这样一句描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一个叫韩娥女子,歌声嘹亮,靠卖唱为生,她去别的地方之后,她之前唱歌的房间,余音袅袅,在房梁之间穿梭,别人还以为她并没有走。
虽然夸张,足以证明音乐的确有魅力。
很多文人都写过关于音乐的诗歌。
白居易《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这种乐器的声音,珠圆玉润,声声震耳。
嵇康在临行前演奏一曲《广陵散》,旋律慷慨激昂,气势宏伟。弹完说了一句《广陵散》从此绝亦!慷慨赴死,从容就义。
嵇康的演奏乐器是古琴。
古琴是古代文人的案头必备。古琴不是古筝,“古筝悦人、古琴悦己”。陶渊明家徒四壁,忍饥挨饿,但是他依然舍不得那一张琴,即便七根弦都断了,没钱去买,仍然舍不得丢掉,视如珍宝,捧在怀里,挥洒自乐。
宋代文豪苏轼曾经专门写过一首《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大诗人李白也爱琴,奇怪的是他的作品里并没有弹琴的诗句,但是有听琴的描述。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五言律诗,详细记录了李白的专场音乐会盛况。
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交代了音乐会的演奏者是一位蜀地的僧人,怀抱乐器是一张绿绮琴,演奏地点是在峨眉峰下。这大概是李白回故乡四川,受到当地佛教界热情接待。
绿绮琴非常有名。传说司马相如就是用绿绮琴演奏了《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于是有了二人夜奔的故事。
古琴不同于任何流行乐器,和琵笆、胡笳等乐器不一样的是,古琴属于雅乐,共有三种音色。
泛音清澈灵动,被誉为“天音”。《梅花三弄》《流水》等琴曲中都有大段泛音。听起来犹如天籁。
按音婉转曼妙,变化多端,可高亢可缥缈,如同人语,也叫“人音”。
散音宽厚松沉,回声久远,绵绵不绝,如同大地。
李白到了家乡峨眉山下,一个蜀僧叫“濬”的和尚,飘然若仙,走下山来。这是起句,天下名琴绿绮配天下名山峨眉。一个弹琴的佛家僧人,一个听琴的人间嫡仙。还没听到琴声,已然觉得仙气飘飘了。
颔联“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蜀僧只为李白一个人弹琴,所以李白自豪地说“为我一挥手”。蜀僧一挥手,琴声如松涛阵阵,在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如呼啸的长风浩浩荡荡,排山倒海,不绝于耳。这是其它乐器不具备的神韵。
伯牙鼓琴,一会儿如巍巍泰山,一会儿如汤汤流水。子期听懂了,二人引为知己。子期去世后,伯牙摔琴谢知音。“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
伯牙鼓琴子期懂。
蜀僧弹琴李白懂。
首联起句,弹琴人出场,颔联紧接着写琴声。
颈联“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李白听到琴声,感觉自己的心被流水洗涤了一样,清清明明,空无一物,烦恼全都不见了。只有琴声余音回荡在心头胸口,每一个音节都撞击着心灵深处,为心灵解绑。
心灵自由了,何必再去饮酒贪杯,人醉心不醉,醒来还是寂寞。李白宁愿长醉不醒,是因为很少听到这么精彩的古琴演奏吧。
不知不觉天色向晚,寺院的钟声从山上传来,和琴声交汇在一处。
李白和蜀僧,琴声和钟声,谁是谁的知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下,你弹的每一个音符,都入了我的心。
此生足矣。还要酒干什么,有琴就够了。
酒让李白醉,琴让李白醒。琴声可以让李白暂时忘却烦恼,让他更加清醒地知道,如何做才能更自在。换句话讲,李白仕途不顺,诸多坎坷,心灵多少会有疲惫感,有机会在古琴的乐曲声中,安放一下疲惫的灵魂,顺便听听万壑松风,那叫一个“巴适的很”。
李白一生都在醉与醒之间徘徊。
颈联的“转”,使听琴境界进一步提升,彻底给李白的心灵做了一次大扫除。
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沉浸在美妙的琴声里,时间过得太快,不知不觉已经是薄暮十分,青翠的山色逐渐黯淡,夕阳的余晖也不见了,云彩阴暗,钟声提醒李白,专场演出到此结束。
这一天竟如此之快。
这一年转眼就是秋天。
这一生也走完了大半。
可是,当下那么美好!
美妙的琴音还在心底回响,可是,一丝惆怅涌上心头,分别的时候到了。什么时候再听蜀僧弹琴,不可知。至少今天在琴声中“避过难”。
尾联“和”自然,上句古琴的余音完美衔接了尾联的钟声,更增添了音乐的魅力。让整首诗更加有余音余韵。
全诗如行云流水,起承转合自然,用典虽多,但不生涩难懂。蜀僧琴技高超绝伦,听着如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被收入《唐诗三百首》。
备注:
关于本诗的用典详解如下。
第一:“绿绮”,一种古琴的样式。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分别是齐桓公的“号钟”琴、楚庄王的“绕梁”琴、司马相如的“”绿绮”琴和蔡邕的“焦尾”琴。
第二:“挥手”。嵇康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此处“五弦”指的是古琴。
第三:“流水”。《列子·汤问》和《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伯牙弹奏的琴曲是《高山》和《流水》。
第四:“万壑松”,《南史陶弘景传》所载,陶潜“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第五:“霜钟”,原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曰“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