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修行从抚琴开始,儒家平沙落雁,道家

来源:古琴 时间:2024/8/23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lianxiwomen/m/

所谓修行,是指一种通过修正自己行为的方式,来达到提升精神或神识力量的目的。

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则善恶亦是道,善恶源于人心当中。又“中庸云:修道之谓教”。是故‘修道’为‘修心’矣。

儒家向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入世之法。曾子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子思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曾子之“止于至善”,子思之“致中和”,皆是要求调适性情,使之处于中和、至善之地,有益于心身耳。

鼓琴一事,便是最可悦心的。常建曰:“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白居易则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宋)朱长文《琴史》卷第四《乐圃琴史校》曾论琴决曰:“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静气正,则听者易分,心乱神润,则听者难辨矣。常人但见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但赏为能。殊不知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益增;孝行节操者听之则中情伤感;贫乏孤苦者听之则流涕纵横;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是以动人心,感神明者,无以加于琴。盖其声正而不乱,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

又曰:“弹琴之法,必须简静。非谓人静,乃手静也。手指鼓动谓之喧,简要轻稳谓之静。又须乎两乎相附,若双鸾对舞,两凤同翔,往来之势,附弦取声,不需声外摇指,正声和畅,方为善矣。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适,或讽谏以写心,或幽愤以传志,故能专精注神,感动鬼神,或只能一两弄而极精妙者。今之学者,惟为多能。故曰:多则不精,精则不多。知音君子,详而察焉。”

书院薛山长(长安雅士)抚琴多年,于《琴史》中所论弹琴之法多有会心,无论儒家之《平沙落雁》,还是道家之《鸥鹭忘机》,佛家之《普庵咒》等曲,由是皆能得心应手,得其精义的。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古琴名曲,为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大约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06:31

《古音正宗》中解曰:“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起始节奏舒缓,泛音清丽,极写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后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之音,充满生机和欢跃;最后又复归于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加倍丰富,艺术感染力颇为强烈。

《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真正做到彻底的隐逸,谈何容易。自古以来,象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纯正的逸士少之又少。古代大多数的逸士,或为世情所困,或因言获罪,最终归隐山林,潜居幽庐,也许不过是表面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并不曾真正的超脱。

从此等角度去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其中《好鸥鸟者》一文曰:“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鸥鸟忘机”和“鸥鸟不下”两个成语,皆源自此则寓言故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说:“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裴松之注《三国志·高柔传》称引说:“机心内萌,则鸥鸟不下。”

明清以来的《鸥鹭忘机》则是一首颇为精致的古琴抒情小品。其曲意隽永,指法细腻,哲理深邃,耐人寻味。

05:49

《五知斋琴谱》后记中说它表现了“海日朝晖,沧江西照,群鸟众和,翱翔自得”的意境。该曲通过鸟的安详神态,表现了人们对鸥鹭忘机式的质朴之期许。古人不仅仿鸥鸟,退隐田园,闲适而生,而且还赋予它善知人意的灵性,于是有李白“心静海鸥知”的佳句,即只有心地纯正无邪、自然淡泊,鸥鸟才会与之友善而不具防备之心,整个世界才会和睦相处下去。

此曲曲情充满生趣和怡然自得,和谐的琴声泛起,引导人们的思维赶往美丽的大自然,心境也随之而豁然开朗。乐曲表现了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希韶阁琴瑟合谱》:此曲取四六两弦于七徽,音清而委蕤,其作用则全在四弦,虽属游戏小品,而机趣活泼,实有天空任飞之概。

普庵咒,又名《释谈章》。其乐谱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古代曾有普庵禅师,据传是本曲的作者。一说此曲为杭州隐士李永南作。全曲共十二段,段尾都接以共同的曲调,听来回还反复,连绵不绝,在琴曲中颇有特点。《天闻阁琴谱》评:“音韵畅达,节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静,可谓平调中第一操也。”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有一些类似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清夜弹奏其音,岂不似闻暮鼓晨钟,贝经梵语;如游丛林,如宿禅院?

11:14

《诗梦斋琴谱》:此曲与各谱音节不同,乃晋斋原本也。乙巳初夏,雨后新晴,临窗按谱鼓之,节奏纯正,深可实也。诗梦居士记于六琴斋南窗。

《雅斋琴谱业集》:普庵祖师,南宋乾道间袁州宜春系人,俗性余,名印肃,生平伐怪,毁淫祠,灵异多端,寿八十三岁。

是谱指法圆净,节奏淡雅,读之如闻鱼山梵呗,俗虑顿消也。

凡俗人等,怎生得也“如游丛林”,“俗虑顿消”,体会不一般地“机趣活泼、自然淡泊”?无他,诚心修行,琴熟懂劲,可自得矣。

秀秀书院直播间,(长安雅士)薛山长已是《平沙落雁》、《鸥鹭忘机》、《普庵咒》诸音皆谐,静候君至的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