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而风雨忧愁占据三分之二,其间得闲者三分之一,而其中又多以声色受用……曾见前辈,多藏书画,古琴旧砚,于明窗净几中,罗列布置,好友来访,品茗赏丹青,焦桐鸣玉佩;于此古琴妙墨中,不知身居人世,有谁能超越受用此清福呢……此乃宋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中发出的感慨。古代文人对尽享清福的认识与追求是我们今人难以企及的,琴棋书画成为他们滋润生活的养料。而琴即古琴,作为四艺之首,载道之器,绵延数千年,发怀古之悠思,传旷世之绝响,为历代文人士大夫所追随,孔子、李白、苏轼等皆然。文人属文化传承者,他们作为古琴参与、研究、操缦之主流。因此,古琴所散发的琴韵曲折,立声孤秀的美学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缩影。千百年来,作为君子之器,古琴所演绎的虚静的琴境,物我两忘的禅境,是古琴的独特魅力。而最为文人士大夫所怀抱的,是养心,即是弹琴如参禅的境界。如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所言,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范仲淹曾言,清静平和性与琴会。《新论·琴道》则载道“圣贤玩琴以养心”。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恬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是为养心。于现代尘嚣嘈杂中,古人的养心之道已成为今人的奢望,听琴养心更成为渐行渐远的古风,而赵希鹄的感慨更是模糊记忆中的残片。我们需要速度、效率、只争朝夕,但我们同样需要从容、淡定,宁静致远。在高速变革中,我们面对浮躁、粗俗、焦虑甚至抑郁,也许更需要回归我们的内心,吟心、养心、观心,用心若镜。听一曲古琴散发的宁静幽美之音,或可尽享天、地、人之“三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79.html